摘要
摘要目的评估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6月择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行胸腹腔镜下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全身麻醉方法相同,神经阻滞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后行前锯肌平面和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药量,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苏醒后30 min、2 h、4 h、12 h、24 h静止和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24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药物用量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1 262.6 ± 163.8)mg比(1 388.3 ± 213.2)mg、(3 834.3 ± 477.3)mg比(4 175.2 ± 503.4)mg、(56.3 ± 8.2)mg比(66.1 ± 5.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8.6 ± 12.1)h比(42.1 ± 13.7)h、(66.8 ± 21.4)h比(89.3 ± 35.4)h、(10.4 ± 2.0)d比(14.5 ± 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30 min、2 h、4 h、12 h、24 h静息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比值及术后24、48 h的镇痛泵药液输注总量低于对照组[1.21 ± 0.19比1.42 ± 0.20、(39.3 ± 3.2)ml比(106.5 ± 7.4)ml、(138.5 ± 9.5)ml比(211.9 ± 1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5/20)比65.0%(13/20)、10.0%(2/20)比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降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麻醉药和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加速患者康复。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