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并发骨关节炎的初步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HR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并发骨关节炎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自2006~2009年,本组完成20例(23髋)THRA,其中DDH并发骨关节炎共11例(13髋),男4例(4髋),女7例(9髋);左髋5例次,右髋8例次;年龄平均(43.0±11.6)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6.9±17.8)分。按照KarlPerner法分度,13髋中Ⅰ度发育不良7髋,Ⅱ度发育不良3髋,Ⅲ度发育不良3髋。按照Hartofilakids法分度,Ⅰ度11髋,Ⅱ度2髋。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置换假体,股骨侧骨水泥固定、髋臼侧生物型固定。结果患者获得近期随访(0.5~2年),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间Harris评分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髋臼角(Sharp角)33.8~56.4°,平均(47.7±6.5)°;头颈比例1.29~1.64,平均(1.47±0.11);颈干角126.7~162.2°,平均(141.2±9.7)°;CE角-7.5~28.8°,平均(12.3±12.3)°。术后臼杯外展角22.4~69.3°,平均(46.8±12.9)°;假体柄干角126.8~159.1°,平均(143.0±9.2)°。髋臼假体完全被骨床覆盖6髋,外上缘外露小于0.5cm的2髋,外上缘外露超过0.5cm的5髋。1例患者术后2年随访时发现髋臼松动。结论对DDH并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实施THRA,会面临头臼假体无法良好匹配、异常头颈比和异常颈干角等问题,加之患者髋臼表浅及髋臼角过大,容易导致术后假体位置不良,所以DDH导致的骨关节炎并非THRA的良好适应证。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0年05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