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孙素华

孙素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淮安2233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164-02

【摘要】目的总结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我科2008-2009年845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论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应注重个体化,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逐步深入,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患者整个病程中,结合其生理特点、文化程度、年龄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我们根据消化内科各类患者的特点,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使患者掌握用药知识及防病常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了护患关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09年9月共收治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患者845例,年龄5-97岁。男病人397人,女病人44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60例,中学388例,小学120例,文盲77例。

1.2方法

运用教育程序,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解决每个患者面临的健康问题。病区助理、负责护士及普通护士各司其职,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及做治疗、发药等时间,主动热情地与病人或家属交谈,了解病人所需,做好心理护理,并指导病人正确用药,讲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病人,采用文字加口述的教育方法;对年老、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的病人,采用简短、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加以图片说明,反复多次进行以强化记忆。

1.2.1病因教育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病因有精神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继发性疾病等[1]。饮食因素会引起胰腺炎、溃疡、胃炎、肠炎、胆囊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因此,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降低疾病发生的关键。应对上述患者重点实施病因教育,告之病人所患疾病及常见病因、诱因。

1.2.2疾病及用药知识教育

如为什么要做胃镜、肠镜、ERCP等检查、应如何配合、术后注意什么;如溃疡病出血的病人目前主要用药、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何副作用、哪些药饭前服、哪些药饭后服等,强调坚持足量、规则用药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慎用致溃疡药物,如乙酰水杨酸、咖啡因、消炎痛、泼尼松等;肝病患者禁用异烟肼、氯丙嗪,切莫滥用“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等。

1.2.3饮食教育指导

根据不同疾病及不同病期给予合理适当的饮食。肝硬化出血病人要特别告知勿食粗糙、坚硬及高纤维素食物,防止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前驱期病人应给予低蛋白饮食,血氨高、肝昏迷期应禁食蛋白;普通型急性胰腺炎,在急性期应禁食2-3天,恢复期进少量的水,无腹痛、腹胀时可逐渐过渡到低脂的流质、半流、软食,痊愈后恢复正常饮食,但不宜进辛辣、油炸、高脂肪食物,戒烟酒;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不宜喝浓茶咖啡,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忌喝牛奶,不宜进生、冷食物、饮料;如严重呕血伴恶心者应嘱禁食,并讲解为什么。少量出血可给予低温流质,切忌过热过甜的食物,以免致胃胀气、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

1.2.4出院指导

对病人进行口头及书面的出院指导,以保证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复发。对恢复期带药出院的患者,指导其定期复查;对萎缩性胃炎患者要随诊观察,定期做纤维胃镜检查;肝病患者应定期做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嘱消化性溃疡病人坚持正规治疗,不自行停止用药,禁用或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

2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增强了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病人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维持在95%以上。由于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健康意识提高,病人能较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治愈率,缩短了病人住院日,降低了费用,病人再次入院率明显下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而是更多地渴望了解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下,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健康观念处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改善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而引起的焦虑、紧张心理,协助患者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和观念,使患者主动参与医疗保健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3.2个体化、差异性是实施健康教育的质量要求

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做到个体化。患有不同疾病的病人有不同的健康需要,同一病人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健康需求,故护士必须首先了解病人的健康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体化健康教育重点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方式,关注伴随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开展症状管理,减少导致不良情绪发生的诱因。鼓励家属参与和支持,做到个体化护理教育。消化内科疾病种类多,有些疾病病程长,诱因复杂,与饮食关系密切,健康教育应根据不同病种及病情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如急性胃肠炎病人禁食和进无刺激性流食,多饮水;急性胰腺炎病人应禁食,教会病人胃肠减压的有关知识等等;康复期病人以适应新的饮食生活习惯为目的;对肠造瘘术、胃造瘘术患者,应学会必要的处理技术,领会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护能力。由于缺乏治疗、康复相关知识,有的患者表现为不以为然、对治疗不配合,有的由于疼痛等不适,导致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因此,应根据这些不同精神状态的患者正确评估其知识需求,提供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正确地面对疾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3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2],只有掌握专业知识及沟通交流技巧并取得患者信任,才能顺利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针对不同文化、职业、年龄、社会背景的患者进行不同语言、程度、水平的教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相关理论,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实施患者健康教育,体现了现代护理观的内涵,护士用自己的知识满足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在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的同时,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力和技巧得到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范巧玲.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29-730.

[2]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