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徐桂英王庆云郎春华

徐桂英王庆云郎春华(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内科450052)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213-01

【摘要】目的总结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共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恢复窦性心律43例,成功率89.6%,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4.2%。结论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线药物。

【关键词】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快且规则,频率一般在150~250次/min[1],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小时,甚至数天,自动或经治疗后终止,部分可反复发作。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有冠心病基础的可能出现胸痛等,需积极复律。尽管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在基层医院很难推广,药物复律治疗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方便,无创伤的优点。本文将近4年我院48例窄QRS波群PSVT患者用维拉帕米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8例PSVT患者均为急诊或住院患者,心电图符合PSVT的诊断。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3~60岁,平均47岁。既往病史:风湿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1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26例;28例为首次发作,余病程3个月~20年不等。PSVT持续时间0.5~4h,平均1.5h,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150~190次/min,平均165次/min。所有病例都有心悸、心前区搏动感。

1.2治疗方法在常规氧疗的基础上,所有病例都在心电监护下进行药物转复,并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的改变及副作用。维拉帕米5mg溶于2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内静注,5~10min注完,如无效20min后重复一次。

1.3疗效评价用药后30min内转为窦性心律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2结果

2.1经上述方法治疗转复43例次,转复率89.6%(43/48)。最快者于静注5min转复,最慢者于注药后22min转复。平均时间15min,转复为窦律后2小时未见发作者为有效。其中无效5例,改用其他方法复律。

2.2不良反应有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胸闷、一过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等症状,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未出现严重副作用。不良反应率为4.2%。

3讨论

PSVT的发病机制以折返激动占绝大多数,折返形成必须具备下述条件:①解剖学上的闭合环路;②在合适的条件下环路上的一条可形成单向传导阻滞;③冲动在非阻滞通道上传导的时间足够使单向阻滞的通路脱离不应期,如此冲动在环上不断的运行,形成了心动过速[1]。PSVT的持续,依赖于折返环路各部分组织传导时间的总和长于各组织有效不应期,当任何一部分组织的有效不应期长于传导时间总和或某部分发生阻滞时,均可终止折返的发作。

PSVT起病急骤,持续发作可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需紧急处理转复心律,终止发作。如不及时转复可发生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处理方法包括:刺激迷走神经、抗心律失常药物、食管调搏复律等。维拉帕米是常用药物之一,它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其药理作用是阻滞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降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和延长其有效不应期,从而阻断折返激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疗效肯定。本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成功率为89.6%。维拉帕米的有效血浆治疗浓度为l00~200ng/ml,当维拉帕米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旁路前传型室上速时,QRS波群宽大畸形,由于维拉帕米对旁路无作用,并可使不应期缩短,有可能使更多的冲动经旁路进入心室,增加心室率,甚至诱发心室颤动[2],因此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旁路前传型室上速时禁用维拉帕米。同时由于维拉帕米的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及负性传导作用禁用于有严重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低血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本组资料用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率89.6%,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笔者认为,维拉帕米价格低廉,药源广,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疗效确切,只要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并注意禁忌证,仍是基层医院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廖履坦,杨秉辉.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0.

[2]胡大一,黄峻.实用临床心血管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