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波韩良荣张展查丽(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淮安223002)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037-02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近两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NICU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110例患儿资料。分为2010年组59例,2011年组51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并统计病原学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较常见的院内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近两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在发生率及病原菌感染的种类上无显著性变化,院内感染发生率在同等级别的医院中处于较好的水平。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
新生儿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s,NICU)的建立及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早产儿、低孕周、低体重儿的比例增高,住院时间的逐渐延长,新生儿院内感染越来越成为NICU里非常严重的问题,增加医疗费用,引起医疗纠纷。如何有效的降低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率已经成为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两年来我院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发生院内感染新生儿,并详细分析其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参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1],逐一核对并登记符合院内感染的患儿一般资料,感染病情,感染病原情况,住NICU天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精确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本院NICU于2010年共收治1663例新生儿,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59例,感染率为3.55%,其中男51例(86.44%),女8例(13.56%),早产儿占32例(54.24%);2011年共收治1796例新生儿,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有51例,感染率为2.84%,其中男41例(80.39%),女10例(19.61%),早产儿占2.185例(49.02%);2010年及2011年两年内NICU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出生孕周分别为35.92±3.7周VS36.18±4.2周,(F=3.432,P=0.729);出生体重对比为2.63±0.84kgVS2.55±0.86kg(F=0.800,P=0.635);入院时候的日龄对比为31.91±100.66hVS21.14±54.49h(F=1.479,P=0.497);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2.2010年及2011年院内感染对比情况
两年来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2010年59例,感染率3.55%,2011年51例,感染率2.84%,x2=1.319,P=0.251,无统计学差异;常见的主要的院内感染疾病发生对比:上呼吸道感染对比2010年2例,2011年8例,P=0.112(精确Fisher’ExactTest);新生儿肺炎对比2010年35例,2011年27例,X2=1.711,P=0.191;败血症对比2010年8例,2011年11例,X2=0.27,P=0.603;胃肠道感染感染2010年5例,2011年1例,P=0.112(精确Fisher’ExactTest);皮肤粘膜感染2010年8例,2011年4例,X2=1.655,P=0.198。两组患儿入住NICU天数比较2010年10.92±9.47天VS12.04±9.37天(F=0.021,P=0.534),以上比较两年内常见院内感染疾病发生、住NICU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3.院内感染病原学检查
经统计院内感染患儿中69例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株10例(14.45%),革兰氏阳性球菌株例47(68.12%),轮状病毒株6例(8.70%),真菌6例(8.70%),院内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条件致病菌为主,具体见表1。
表1病原菌培养阳性的院内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
讨论
医院内感染(简称院感)是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围产水平的提高及各种新技术、新药物的广泛应用,许多从前难以存活的危重新生儿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我们在救治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孕周极小的早产儿等方面仍然差距很大,其中,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影响NICU患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如何科学的防治院内感染,是各个NICU医务人员必须非常重视的问题。
NICU院内感染发病率可达6%-9%,不同地区报道有所不同,可能与新生儿院内感染诊断标准不统一有关[2,3]。如院内感染是否包括从母体获得的感染,母体获得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分界时间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病原学检查阳性作为诊断标准固然好,但病原学检查阳性只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部分,如何界定病原学检查阴性的患儿为院内感染。我国尚未能根据我们的国情,制定一个中国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供临床研究,进而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防治对策[4]。
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因为其免疫功能未成熟,无论是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均明显低下,其皮肤娇嫩,粘膜屏障功能差,病原菌易于侵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久,各种侵入性操作多,胃肠外营养时间长,有创治疗的陆续开展,光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高危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增高[5]。而院内感染导致患儿住院天数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引起医疗纠纷,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等严重后果,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本研究中,院内感染发生率较文献偏低。2010年59例,感染率3.55%,2011年51例,感染率2.84%,没有文献报道的约6%-9%的水平,本研究中院内感染的病原学阳性率为62.72%,较文献报道亦偏低[2,3]。分析可能与收住NICU的患儿有较大比例的足月儿有关,部分足月儿病情相对较轻,免疫功能强于低体重低孕周的早产儿,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小于早产儿,影响了统计结果;另外,我院开展新生儿NICU较早,一直非常重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防治,病房的防护措施规范并严格执行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院内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和文献报道相仿,但是主要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与较多文献报道不符[4]。考虑可能与地区差异性有关,及病原学检查的方法有关。据本研究统计分析,近两年来,我院NICU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值得注意的是,高危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血液系统深部真菌病发生率占有一定比例(8.70%),此类病情一旦发生,病情均比较凶险。许多患儿有有创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强力广谱抗生素应用病史。故对高危儿实施预防性用药及早期经验性用药,可适当降低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率[6]。
在加强新生儿院感监控防治方面。主要是不间断的加强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普及教育,NICU全体人员(医师、护士、护理员、保洁员、进修实习人员)均在培训考核范围,并保证个人的身体状况良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进入NICU人员,对污染物做到严格管理。定期的对NICU进行病原监测,包括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空调进出风口、各种医疗器械器具的监测监控。合理的用药,防止过度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特别是控制强力光谱抗生素长期大剂量的应用。
尽管本研究显示了较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但由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复杂性,本NICU院感仍显示了他的一些特殊性,需要引起重视。院内感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又持续高度重视的任务,做好院内感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现代实用医学,2003,15(7):460—465.
[2]ClarkR,PowersR,WhiteR,etal.NosocomialinfectionintheNICU:amedicalcomplicationorUnavoidableproblem?[J].JPerinatol,2004,24(6):382-388.
[3]Sche10nkaRl,ScruggsS,NicholsK,etal.Sustainedreductionsinneonatalnosocomialinfectionratesfol10wingacomprehensiveinfectioncontrolintervention[J].JPerinatol,2006,26(3):176-179.
[4]母得志,李熙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儿科杂志.2009,27(6):505-508.
[5]Barroso-AguirreJ,Rivera-RuedaMA,Cosme-PerezJ,etal.Birthweightanditsimportancetodeve10pnosocomialinfectionsina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J].BolMedHospInfantMex,2007,64(5):288
[6]王粉,王晓冰.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