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李少华段艳芳张芳芳

李少华段艳芳张芳芳(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317-02

【摘要】分析近二年焦作市捐献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案例,探讨和总结临床表现及发生原因,在技术护理、心理护理及献血服务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对策,有效减少了献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安全供血提供保障。

【关键词】献血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护理对策

在临床成份输血中,除红细胞外,血小板最为常见。机采血小板因其制品纯度高、浓度高、红细胞和白细胞污染少、受血者输注后不易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输注血小板无效发生少,能迅速提高受血者血小板计数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1]。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可减少献血人数,但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全血采集时间长,循环血量大,故献血反应时有发生[2]。为了满足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本人总结了近2年本血站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具体对策措施,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和保留献血者具有积极作用。

1献血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集机采血小板2209人次,3次以上稳定献血者为463人次,占献血者总数的2.1%,且100%来源无偿捐献。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一次性管路耗材,ACD-A抗凝剂等均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规程要求,采集过程严格按采集血小板规程进行。在所有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0例,占全部献血人数的1.6%左右。

1.1献血者的反应

在20例不良反应中,轻度反应表现为头晕眼花、恶心或是有呕吐的感觉,并且伴有口部唇部的麻木和手脚有抽搐感症状占的比例最大,约占74%;中度反应表现为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和四肢冰冷、尿频、尿急和恶心反应症状,约占20%;重度反应表现为惊厥晕厥,约占6%。

近2年机采血小板统计资料显示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当中,首次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比例占80%以上,多次机采血小板有献血者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献血者中女性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男性;年龄段没有明显差异等特征。

2不良反应原因

2.1心理因素

大多数初次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发生恐慌及消极情绪占多数,具体表现在畏惧穿刺、怕采血过量、血流不畅、怀疑有不适反应、对身体有危害以及担心针眼处的愈合、感染等均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这是导致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技术因素

采血护士技术不熟练,进针速度慢,都会加重献血者的疼痛感;加上采血不顺利,导致采血时间的延长,献血者心情变得紧张,易诱发献血反应。

2.3体质因素

空腹、饥饿状态下,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发生反应。穿刺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剧烈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另外,还有献血前过度疲劳、献血环境不理想、献血者营养状况不佳等情况造成。

2.4环境因素

献血室(屋)内的气温及环境气氛均会影响献血者的心理波动,采血环境人员拥挤、嘈杂,闷热都会让献血者情绪烦躁、激动而诱发献血反应。

2.5精神因素

当前面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时,可加重后边易紧张献血者的疑惑和恐惧心理,加速献血者植物神经系统兴奋,导致献血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

2.6服务态度

采血护士的工作态度生硬,缺乏热情,献血者无法信任工作人员,从而对献血过程产生疑惑,对自身产生一系列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3护理对策

3.1专业护理

(1)采前护理。采前进行严格的筛选,血小板计数≥150×109/L、红细胞比容≥0.36、体重≥50kg、献血前1周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对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进行采血。采集前告知献血者少喝水,尽量排空大小便,告知献血者知情内容。

(2)采中护理。选择粗直、充盈、易于固定的静脉,要做到一针见血,避免二次穿刺,防止穿刺针防滑出血管外引起血肿等不良反应。因整个过程时间稍长,献血者穿刺时手臂不能随意动,采血中加强巡视和心理疏导,采集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献血者的反应和抗凝剂的滴速,及时对症护理。

(3)采后护理。采血护士对首次成分献血者进行详细指导,献血后指导献血者按压针眼处不低于10min,不能揉搓。血肿24h内冷敷,24h后热敷,48h后针眼方可接触水并保持清洁。嘱咐献血者24小时内不要作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及高空作业,以防针眼再次出血和发生意外,并注意安全,避免损伤出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鼓励其以后再来捐献机采血小板。

3.2心理护理

献血前给献血者介绍捐献血小板的目的、相关的生理知识,讲解采集经过,使他们充分了解采集过程及采集意义,为其捐献血小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3]。告知捐献者接触血液的耗材均为一次性无菌的进口材料,血小板采集后第7天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即可恢复,指出外周血小板的恢复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次数无关[4]。从而使献血者明白献血不会传染疾病和损害健康,乐于接受并能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3.3提高技能

定期开展采血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技术考核,对血站护士进行轮岗,保证采血人员都能熟练操作设备,采血护士扎针技术必须熟练,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拨针要快,动作要轻,让献血者感觉到安全可信任。

3.4严格体检

对献血者的体格进行采前检查,对不符合无偿献血健康要求的献血者婉转表示谢绝。

3.5提高服务

血液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不断提高采血护士的自身素质,保证供血者身体健康和受血者身体健康。我站立足行业,以人为本,从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入手,提出微笑服务、贴心服务、回访服务,使献血者心情放松和愉悦,逐渐减少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4结语

实践表明,通过对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法,最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和消除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血液安全和保护献血者健康。

参考文献

[1]杨秀梅.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护理的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4):365-366.

[2]李英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处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93-1694.

[3]石娜,刘静,陈蓓怡.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7):1419-1420.

[4]莫巧频.实施整体护理对单采血小板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7):1485-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