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莫红兵张寿春(通讯作者)410083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等层面提出加强高校学生创新教育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化工专业;创新教育;思考;实践
一、引言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革,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突出显示创新对于国家改革发展攻坚期的重要意义。国家和社会就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主旨和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
二、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资源不足
高校教学资源创设不足使得高校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阻碍。在化工类硬件资源方面,科研和教学设备落后,实验室、教室、活动中心等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资源有限,学生缺少从事创新活动的空间和物质条件。在软件资源方面,校园创新文化精神理念、创新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在校外化工类合作层面,不少高校未能充分拓展和利用社会潜在教学资源,没有实质性的“校企”和“校地”合作平台,使得高校创新教育陷入“孤军奋战”,效果不佳。
(二)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高校化工类学生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没能及时更新、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缺少第一手鲜活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创新教育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创新教育教材和课程建设体系,致使学生对创新知识和化工专业技能的学习零散化、碎片化,理解和掌握不充分或不到位。
(三)化工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仍待加强
当前仍有不少高校化工类学生对创新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缺少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部分学生胸无大志,求学目标仅停留在获得毕业文凭层面,因而表现为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很少关注和参与创新活动,缺乏不满足于现状、乐于创新的欲望和冲动。部分学生对创新持有畏难情绪,认为这是高智商、小部分精英群体才能做到的事情,因而较少涉足,缺少知难而进、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无畏精神。
三、高校化工类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各种创新行为的观念形态,它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学生只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具备主观的创新意愿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高校应强化化工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一是通过课程教学渗透。学科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开展化工专业前景分析、专业发展历程介绍、专业知识应用头脑风暴等形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化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结合主题做实验,参观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科技园、创客空间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点燃投入创新活动的热情。二是通过化工课外活动熏陶。自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始,举办一系列以“创新”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包括科技竞赛成果展、课外科技竞赛宣讲、创新创业达人经验分享、创新微讲堂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创新的魅力,强化学生积极进取、挑战自我、开拓创新的意识。
(二)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学生影响深远。高校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文化建设,形成积极浓厚的创新氛围。从政策层面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各类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在《学生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团队管理办法》中,针对不同类别的竞赛成立了相应的指导教师团队,并设定团队负责人。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交流,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讲座指导,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在《班级科技委员管理办法》中,请班内品学兼优、对科技创新感兴趣且有责任感和号召力的同学担任班级科技委员,不定期对科技委员进行培训,使其对各类竞赛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并要求科技委员积极投身到各类竞赛中,以实际行动引领和感召班级同学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三)加强化工类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然而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创新教育的成效。高校应不断加强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各学科竞赛教师团队建设。定期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教师团队做报告,提供学科前沿讯息,分析学科发展趋势。选派教师到校外企业、科技园挂职,参加短期学习与交流,一方面激发教师深入本专业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的成长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四)完善化工类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创新教育至关重要,在化工专业创新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化工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把握创新的主旋律,把创新的意识和理念贯穿于大学四年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会不断的思考、探索,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力求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宽实践教学的覆盖面。比如在各类化学与化工实验课程中,适当增加学生自行设计、探索或开放性的实验项目。实验课程可采取分层分类教学,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等各类别的实验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验课题,有效地提升了实验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焕彬.对地方院校高校学生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10):141-143.
[2]赵春红.论高校科技素质教育的创新[J].教育评论,2011(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