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产后访视质量预防产后抑郁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1

提高产后访视质量预防产后抑郁症

王慧琳1王娟2

王慧琳1王娟2(1新疆玛纳斯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832200;2新疆呼图壁县人民医院831200)

【中图分类号】R7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368-02

【摘要】产后抑郁症人群的逐年增加,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危害巨大,针对其特有的发病时期和特点,高质量的产后访视能起到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产后访视

产后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也是围产医学中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因无突出的临床表现,常被家人和保健医所忽视。但产后抑郁症对产妇本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其不良后果和损害也是其家庭难以承受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心理健康更加重视,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

1.1产前焦虑孕期即产前就有明显紧张、焦虑、不安情绪,如担心胎儿是否健康;担心胎儿性别与自己和家人所希望的不相符;担心分娩时疼痛等,都会使孕妇心情烦躁、忧郁。

1.2分娩时疼痛本来就对分娩过程心怀恐惧;分娩时较长时间的阵痛;选择分娩方式遭到丈夫及家人反对;产时未感受到医务人员的耐心照顾及心理抚慰、疏导等。

1.3产后疲劳产后由孕妇到妈妈的角色转换,随之而来的是现实母亲的责任;养育孩子的辛苦;平时生活习惯行为受到限制;丈夫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而感到失落;家人对新生儿相貌及性别不满意而情绪表露等。

基于以上过程,产褥期是妇女一生中情感最脆弱的阶段,最易发生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约占全部产妇的50%—70%左右,以失眠、委屈、哭泣、忧郁、烦躁、易激惹为主要表现。

2产后抑郁症对母亲及婴幼儿发育的影响

2.1对母亲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它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是家庭不稳定、不和谐的潜在危险因素。患产后抑郁症的妇女回归社会后也会出现对现状不满,对亲人冷漠……最后导致悲观、厌世。常有产后抑郁症患者采取自残、自杀等过激行为,酿成家破人亡的悲剧见诸报端。产后抑郁症是影响患者与他人人身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

2.2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大量资料表明,父母身心健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心理发育有较大影响。(1)影响婴儿的认知能力:因产后抑郁症患者情感淡漠,母乳喂养困难,疏于与婴儿进行眼神对视、身体抚触、语言交流,导致婴儿对母亲的依从性下降,对母亲及周围亲人认知能力低下。(2)情感发育障碍:患产后抑郁症母亲的孩子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少言寡语,交往活动少,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人、任何事采取消极态度,缺乏自信心和进取的意识和行为。

总之,产后抑郁症是影响母亲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婴儿发育的一个危险病症。当抑郁症较为严重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对婴幼儿发育影响的危险性就更大。

3提高产后访视质量,预防产后抑郁症

做母亲是妇女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由于产后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及较高的抑郁症发病潜在因素。我们认为:了解有关产后抑郁症知识并积极预防治疗,对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有重要意义。

基于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基本国策,国家建立了以当地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的孕产妇保健三级网络系统,建立健全了孕妇从妊娠、分娩到产后各阶段的检查诊断、分娩指导、健康教育等各项制度和内容。目地是保障每位妇女在围产期的安全和健康。产后访视即是此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指产妇分娩出院后,由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在产妇产后第3日、第7日、第14日、第28日及产后42天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饮食、睡眠及心理状况;了解母乳喂养情况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必要时予以对症治疗。

由于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左右发生,产后6周内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时期,此刻及时、规律、规范的产后访视,认真、仔细的产后检查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产后访视人员在做这项工作时,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临床经验,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产妇的爱心、关切之情。访视者干净、整洁的服装,和蔼、亲切的笑容,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轻柔、熟练到位的检查,耐心的倾听,对婴儿适时的赞扬,对母亲的适当鼓励、安慰,对婆婆和丈夫的夸奖都会让产妇感到温暖,感到被关怀和爱护。使其心情愉快,家庭气氛和睦。若在产后访视中发现产妇有情绪精神异常,经心理疏导效果不好,或者已经表现产后抑郁症病情时,应进行对症治疗,如口服镇静安神、抗抑郁药对缓解不适症状,改善不良精神状态是很有效的。

当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孕期、产时的处境、心理、孕妇本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固有的生育观、行为习惯、家庭关系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从事围产保健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和孕产妇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让孕妇了解妊娠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应正确对待孕期、分娩期出现的不适,以轻松愉快、稳定平和的精神状态度过整个围产期。加强生殖健康教育,让围产保健、优生优育知识、男女平等观念,深入社区,进入每一个家庭,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杜绝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构建和谐美满的社会家庭关系,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