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杰乔银玲(吉林省通化市一建职工医院134001)
【摘要】目的:观察三仁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三仁汤(薏苡仁、白豆蔻、杏仁、厚朴、白花蛇草、土茯苓、滑石、茯苓、白术、砂仁、山楂、莱菔子。)治疗本病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良好效果,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三仁汤;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36-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越来越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关注,虽然本病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所以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病程相对较长的特点。其临床特点以慢性上腹部疼痛、腹部饱胀、食欲不振、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恶心、厌食、泛酸、反胃等。经血液生化、胃镜、肝胆胰B超、X线钡透等客观化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候的器质性疾病的临床常见综合症候群。到目前为止,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逐年上升,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精神因素、种族、文化背景、性别有着相关性,中国FD的发病率普遍较高[1],但较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低。笔者在2012~2014年临床工作中,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患者资料80例患者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47±8.54);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11±7.2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诸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和表2。
表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罗马III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辩证分型拟定[2、3、4、5]:诊断标准:①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②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③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脾胃湿热证:脘腹痞闷,呕吐厌食,肢体困重、大便不爽或干结,其味臭秽,小便短赤,口苦口腻,或面目、皮肤发黄,或皮肤瘙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苔黄腻,脉濡数。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予三仁汤加减薏苡仁30g、白豆蔻20g、杏仁10g、厚朴15g、白花蛇草50g、土茯苓30g、滑石20g、茯苓30g白术20g,薏苡仁20g、山楂20g、莱菔子20g。每日1剂,水煎,3次服,4周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多潘立酮片10mg(1片)日3次口服,国药准字H1091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胃药,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嘱患者饮食要有节制,疗程同上。
2.3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将上腹不适或疼痛、腹胀、嗳气、纳差(或厌食、纳呆)、恶心(或呕吐)等列为5个主要症状。症状分级标准:所有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主症分别记2、4、6分,次症分别记1、2、3分,无症状记0分。症状的分级标准:轻: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生活,可以忍受。中:症状较重,已影响工作、生活,尚能忍受。重:症状严重,妨碍工作、生活,难以忍受。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其公式为:疗效指数=(疗前症状积分-疗后症状积分)/疗前症状积分×100%。临床痊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90%;有效:主要症状减轻,疗效指数≥30%~<60%;无效:主要症状无减轻,疗效指数<30%。
3治疗结果三仁汤治疗组经治疗后痊愈15例,显效为10例,有效为10例,无效为5例,总有效率87.5%。西药治疗组经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为9例,有效为9例,无效为11例,总有效率72.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疗效比较
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讨论痞满在《内经》中称为“痞”、“满”、“痞塞”等,与现代医学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胃排空延迟相等同。现代医学主要采用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抗幽门螺杆菌等对症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满闭塞”。《素问·异法方宜论》是:“脏寒生满病”;《类证治裁·痞满》:“伤寒之痞,从外之内,故宜苦泻;杂病之痞,从内之外,故以辛散……痞虽虚邪,然表气入里,热郁于心胸之分”。《临证指南医案》中曰:“嘈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对于本病的辩证分型可见以下证候:脾虚气滞证、肝郁气滞型、肝胃不和证、饮食停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寒热错杂证、肝郁湿阻证、瘀血停胃证、脾肾阳虚证等。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学者常运用以下方剂为基础方: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一贯煎、四逆散、小承气汤等;自拟方包含:自拟温中健脾汤、自拟舒胃汤、自拟疏肝和胃汤等。
笔者依据李东垣《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提出:“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认为现代人群嗜食油腻,饮食失节,湿热内生,故在辩证采用三仁汤[6]加减治疗,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三仁汤方中“三仁”清开上、中、下三焦之气,使气化则湿化,用于湿温为患。笔者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诸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使湿邪从三焦分消,湿解热清,则湿热诸症自解。清热利湿是本方配伍的根本机理,谨守本方配伍的机理,辨证施治,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验。
综上,三仁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良好效果,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
参考文献[1]吴柏瑶,张法灿,梁列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85-89.[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3]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34-137.[5]中华脾胃学会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30(5):533-537.[6]付国川、何韵、张瑞.三三仁汤临床床应用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1,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