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陈加兴甘肃省高台县解放街小学734300;刘治国甘肃省高台县教育体育局734300
摘要: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文化大餐,是学校精心制作的高品质的教育产品,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路径。
关键词:课程学生发展需求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文化大餐,是学校精心制作的高品质的教育产品,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路径。
一、课程开发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全面发展服务
1.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魅力就在于学生的素质提高与个性发展的完美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和以服务为本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其中,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把教育管理的重心落实到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目标上来。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独立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质,校本开发的质量与效率是以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基础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学手段选择中的学生意识的体现,要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校本开发的管理目标,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教育需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增强主体意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人,使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潜力得到发展。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生处在身体、心理成长期,其天性对世间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而“三统(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管理)”教育模式使学生处在“应试教育”和“标准化”教学之中,缺乏对“创造力和想象力”教育的激情与渴望,不具备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土壤与阳光雨露,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主要精力完全禁锢在应试教育,教与学的目标紧盯在升学率上,学生听不到课本以外的不同声音,看不到沉重作业以外的广阔大海,感受不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和动手动脑的情感体验。而校本课程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涵盖健身、娱乐、教育、启智、励志、竞技和情感发展,既是一种生活实践,也是一种校园文化,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共同成长的载体。
3.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就要开设特色课程,因需设课,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普遍爱好唱歌、打(踢)球、健美、器乐、绘画、剪纸等活动情况,可开设艺体特长班,成立兴趣活动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在专门教师的辅导和培训下,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展示自己的个性化才能。
4.要注重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校本课程的内容与项目就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如“123工程”的“掌握三项生活技能”,强调的就是学生动手操作和在劳动实践中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与此同时,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加野营、展览、健身等活动,通过绘画、模具制作、才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系统化开发学科课程资源
1.根据学科课程结构的内部规律,从学科课程内容框架、课程实施的步骤与方法、课程结构的组成单元、课程规划的目标分解以及课程评价的规则出发构建支撑整个学科课程实践的资源体系。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案中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课程因学生而设”的理念融入在课程教材中,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出于市场需求的课程开发。由于任何课程资源建设总是围绕着该学科的课程标准来构建课程的核心资源,因此,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
3.由于学科教学实践所具有的过程性、序列性需要,也就是说在学科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衍生出许多课程资源性需求,而且许多教学环节还会有一定的资源性依赖,因此,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把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传播快乐的能力。
三、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化管理
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化管理,有利于学校与教师形成共同的理念,统一认识,协调组成成员的行动,实现组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标。建立有效的课程开发制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有利于组织成员清晰职权、各司其职,形成开发合力与动力;有利于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有利于课程开发结果的评价和推广应用。因此,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化管理是发挥学校资源优势,调动各方面优势,尤其是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建立起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