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2
/ 2

“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俞爱月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为了更好地塑造高素质医学人才,高校的医学专业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素质教学和思政育人元素,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医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文章将从《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作简要的探索。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引言:

随着的医患矛盾逐渐加剧,近年来出现了多起医患冲突事件。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之外,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同时学会处理好各类关系,特别是医患之间的关系,有效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研究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到医疗实践中,以提高治病、防病的效果,通过《医学心理学》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并能应用到临床实践。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更多的思政育人理念融入课堂,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以优良的医德准则约束自身的行为,在今后工作岗位中真正将救死扶伤道德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实践当中。

一、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政育人的方法

(一)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

首先要加强医学心理学教师的育人意识。在学校管理层面,要使教师在日常工作当中更多的接触到思政育人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并且意识到在自身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育人内容的重要性。比如,学校管理方面可以定期的展开思政育人主题教学培训会,让相关的专业教师参与培训,认真学习思政育人的相关教学理念,同时借鉴其他教师在思政育人方面的经验,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组织教师展开思政育人主题的研讨会,进行经验进行分享,在互相的交流学习当中,提高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聘请其他高校或社会上著名的思政育人专家来校开展主题讲座,使教师提升自身对于医疗职业道德的理解,树立更好的道德行为,让专业教师成为学生良好的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逐步完善个人品格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1]

(二)丰富思政育人的渠道

教师可利用更多新颖的社交渠道来辅助思政育人教学,使得思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来与学生展开线上交流,可以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公众号发布文章向学生推荐与思政教学相关的资料,采用更多贴近当代大学生语系的创作手法,用更加轻松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医疗职业道德内容。医学心理学专业教师可以建立学生QQ群,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线上聊天工具及时的与教师沟通,进行言传身教,学生可以就自身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教师请教,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促使学生更多的倾听专业教师的建议,对自身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2]。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QQ群当中的聊天互动,来细致观察和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性格特点,调整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二、在医学心理课程中融入思政育人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设置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在思政育人方面制定课程合理的育人目标,结合《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制定相关的育人目标。这一专业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内容有“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心理健康”“青年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应激”、“患者心理”、“医患关系”、“心理评估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因此教师的育人教学目标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指导学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也就是辅助学生构建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以更加阳光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当中的各类事件。当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指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以此来激励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达成个人所预计的目标。第二类,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学习健康心理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具备足够的抗压和抗挫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今后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压力,更好地在高压环境中积极调整自身的心态和身体状况,用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医疗服务工作中。第三类,为指导学生学习临床心理学知识,使得学生在内心构建一定的人文情怀,能够以更加真诚的心态去对待患者,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在与病患沟通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患者心中的疑问,避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产生[3]。第四类,为指导学生学习心理评估与治疗技能,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及工作中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良好的评估,及时的发现自身的情绪异常,并且能够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促进自身心理水平的提高。

(二)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更多的思政育人内容。例如,在讲解心理学概念或心理现象的过程中,融入更多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在患者心理相关知识点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教学,使学生学会更好的体谅患者,设身处地的思考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以此来对自身的行为做更多的调整,用更加适当和具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对待患者[4];在心理评估和认知疗法等内容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学会保持积极健康心态的策略与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压力调节情绪,学会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现实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能够快速从消极情绪当中解脱出来,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5]

(三)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应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手段,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患者心理和医患关系的主题内容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进入相应的现实医患情景中。通过医患角色扮演,设定相应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展开对话讨论,激发学生主动的思考,设身处地理解患者的心理,同时也会思考作为医务人员应当以怎样的方式来正确的处理。在这样的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在今后工作中以更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医患关系。教师还可以视频短片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医患关系的真实体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医生角色[6]

(四)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评估考核体系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改变以往单一化的试卷考查方式,将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当中的表现纳入到评估体系中。例如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更多的小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小组当中的表现进行打分和记录,作为课程成绩一部分。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心理素养、道德品质等作为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自身,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案,再由教师进行评估。教师还可以借助医学临床案例分析报告撰写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医学心理知识掌握情况,在具体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

三、结束语

教师在《医学心理学》的课程改革中,需要以明确的育人教学目标为指导,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寻找更多的思政育人元素,同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课程评价体系的优化,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让学生领悟医学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含,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所发挥出更大作用,认清医务人员肩负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 马兴铭, 张李峰, 王竞秋,等.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026(006):P.1013-1015.

  2. 熊丽娜.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探索与实践[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8, 97(04):111-112.

  3. 左海青, 赵红军, 朱玉茹. "一核心、二融合、三平台、四结合"思政育人实践与探索[J]. 中国冶金教育, 2019(4):1-3.

  4. 李德杏, 王蕾, 赵健,等. 《中国医学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 35(01):97-99.

  5. 彭艳, 朱丹, 罗涛,等.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继续医学教育, 2019(6):15-17.

  6. 李艳玲, 史文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黑河学刊, 2018(5):144-145.

作者简介:

俞爱月,1962年10月,女,汉族,浙江诸暨,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应激及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