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打造和谐小学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2

亦师亦友,打造和谐小学语文课堂

尹洪

德阳广汉市三水小学 四川省 德阳市 618300

摘要: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必须有勇气摆脱传统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策略,以便学生能够在和谐生动的汉语课堂中轻松学习和发展。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更多,但与学生有效对话更少;而在教学中教师偏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人文科学,理解文本的语言的能力,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自我理解,进行学习经验的积累。这样一堂课的最终结果是老师很累,学生很无聊,效率低下。中文小学教室绝对应该摆脱华丽而充满活力的外衣,回到基础知识上,和谐地寻求实用主义和效率。

一、打造和谐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1.了解学生的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始终存在问题。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任务的创造者,师生关系长期紧张。老师只能从行为上批评和教育学生,而不能从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动机来彻底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使教师对踏入现实的学生生活和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使班级领导取得切实的成果。

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根据年龄和生活发展而不断变化。尤其是由于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许多学生在网上花费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并玩游戏。因此,教师致力于推广有关使用互联网的知识,以便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利弊,养成良好的浏览习惯,并严格将玩耍时间与学习时间区分开,以使参与课堂变得更加容易。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感到非常无聊。无法专心学习。因此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课堂上的几次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教室里营造和谐的氛围

从心理环境的角度来看,学生不应有太多的限制,从而被束缚。在讲课时,教师常常过于严肃与认真,使学生在学习时受到心理上的压迫。因此,学生们便会感到有压力,从而产生排斥情绪。众所周知,有人研究过小学生在课堂上的集中注意力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最好的集中力是在课程开始前5分钟和结束前5分钟。那教师是否可以在这样的时间内精心计划上课过程,而不是要求学生像钟表一样“坐40分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学生可以用手拿着教材坐在地上听课并思考问题。还可以妥协并给予学生适度放松的学习状态。例如,为了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只要学生进入教室状态就不必一直坐直。上课时,不需要老师像老书呆子一样经常表现出庄重的态度,以使学生无法呼吸。相反,常常以轻松的玩笑和愉悦的肢体语言营造轻松的氛围。例如,在低年级的15分钟课后,玩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游戏。依此类推,在课程结束时,将对课文阅读和音乐进行解读,这不仅强化了课堂教学的主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学习体验。

3.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以实现课程目标的特定方法。教学策略应根据教学情况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随时更改。现代教学方法不断发展,特别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阐明学生的思想,扩大信息量的储备,并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教学策略的设定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具有教学策略,学习具有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必须始终适应学生上课的时间。例如,《詹天佑》一文也是如此。经过仔细研读,教师要注意到调节速度,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铁路上坡的原理。因此,教师要立即进行引导。令学生们经过仔细观察,让不懂的学生跟着教师画画,终于明白了原理。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说建立了和谐的教室,创造了审美教育效果。和谐类还必须使用其他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方法等。为了使学生能够“享受有趣的学习”,“享受学习”和“渴望学习”。但是,最重要的是上述的教师概念和和谐的课堂策略。

4.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曾说过:“行动是知识的基础,智慧是从行动开始的。”小学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奔放,天生就表达自己的语言的追求。在教室里授课时,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很好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进行体验,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并让学生真诚地参与到其中。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好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教授,让学生充满情感,用微笑吸引学生,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始终保持自信,以便学生能够真正地以语言学习兴趣为驱动力参与学习活动。在和谐教学氛围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石榴之后,教师组织了一次“水果推广会议”。让学生遵循一定的顺序来理解其特质,并展示他们所熟悉的奇特水果,并在随后鼓励大家传播想象力的翅膀,熟练地传达信息,并以生动的语言尽可能地打动“听者”。教师还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发挥不同的作用来促进成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热情,不仅发展了语言交流能力,而且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并增强了内心的情感。

5.留出空间让学生思考。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在人脑中的内部联系的间接和普遍的反映。人的思维是由无数个对于世界探索的问题驱动的。从某个意义上讲,教学意味着在怀疑和解决疑问种向学生传授知识。这需要老师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精心计划问题,利用这些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敞开大门,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想,提高他们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专注于此,并以不同的形式,水平和目标提出问题。在教授“再见,家庭”课程时,教师了解了一些与课文的主要时刻和困难有关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鉴赏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感受。例如,在正文的第一段中,找到了关键点:“姑姑失去了她的唯一亲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姑姑在逃避危险之前首先救了她的孙子和孙子。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在哪里可以知道姨妈是否爱她的小孙子?既然姨母爱着她的小孙子,为什么当敌机遭到轰炸时,她要带受伤的志愿者来避免危险?通过以这种方式提问,可以教会学生思考事物并进行辩论。在第二段中,学生逐步了解了肖金华为何在志愿者面前流泪,并提出了一个问题:肖金华是否爱他的母亲?从文字中可以看到什么?肖金华的母亲去世了,她为什么不哭?和志愿者分手时为什么哭?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被教导通过分析和比较主题来思考。在课文的第三段中,指示学生了解姐夫为志愿军支付的价格,并计划了一个问题:价格是多少?婆婆付出了什么代价?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被教导思考以理解事物。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要求将问题用作学习的载体,关注问题并组织学习活动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衡量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基于考试成绩的好坏和掌握知识的强弱,而是取决于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性。

二、总结

综上所述,和谐课堂是实际创建有效的语文课堂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都很快乐,并且彼此协作,以实际的努力获得教学的好处。同样,学生也需要寻求上进与发展,只有当他们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其他方面的普遍发展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国家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光华,修亚范.立足学生,细心倾听——倾听中的幸福小学语文课堂[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63-65.

[2]陆彩萍.小学语文课堂内外和谐互促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09):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