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茂名市桥南小学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在编排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管是低年级教材还是中高年级的教材,儿童诗歌在部编版教材中的的占比有所上升。也不管是儿童诗还是阅读课文,在部编版教材中都充满了童趣和诗意。随着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的举办,儿童诗的教学作为目前语文教学的学习潮流。因此,本文从当今儿童诗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指导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儿童诗的教学,尝试在教材的基础上提炼信息进行诗歌的创作。
关键词:儿童诗;语文教材;教学策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情感的产物。不管是我国古老的《诗经》,还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甚至是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是为了表达情感,无不是情感的结晶。而作为诗歌家族的娃娃——儿童诗,身上一样流淌着情感的血液,只不过是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方法,表达了孩子们天真美妙的思想情感。儿童诗,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儿童思想情感的诗歌。它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一、儿童诗的特征
第一、情感丰富。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丰富,能逼真得传达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读者的共鸣。如三年级下册的《童年的水墨画》中,诗人摄取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的镜头来表达孩子们童年的快乐之情。
第二、想象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善于想象和联想,总是用自己的创造性地想象来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万物就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会说话的鸟兽虫鱼、有会眨眼睛的日月星辰、有会奔跑的云雾风雪、有会绽开笑脸的花果蔬菜……徜徉在儿童诗的世界里,可以享受着这种表达的快乐,唤醒与生俱来的想象力。
第三、语言浅显富有童趣。儿童诗歌以小学生为接受主体,他们尚处于母语的启蒙阶段,华丽的辞藻会给孩子们带来阅读的困难,而儿童诗的语言浅显易懂又富有情趣,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如《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林中》一诗中写到: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蘑菇长出地面的情形,“戴一顶斗笠”富有童趣,形象地写出了蘑菇的形状。浅显富有童趣的语言能让孩子们更能感受到儿童诗的有趣、好玩。
第四、意境优美。儿童诗营造了优美的意境,把儿童的真实感受通过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具有童真而优美的意境。如《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溪边》一诗中,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到惊吓,儿鱼上钩的那一瞬间,这种静态描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却勾勒出了一个孩子垂钓的场景。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意义
儿童诗作为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们的感知力、想象力的重要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把诗歌中所展现的画面与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阅读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收录的儿童诗,大多短而简,易于背诵。新课标对于孩子们学习诗歌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朗读与背诵了。课后的练习题设置充分地说明了新课标对儿童诗的掌握要求作出了情感方面的要求。要求孩子们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赋予的情感寄托,从情感的层面对诗歌进行深度学习与情感的延伸,部分篇目甚至出现了扩写、续写的要求。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引领孩子们真正地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唤醒孩子们的想象力,进而使孩子们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对孩子们陶冶性情、培养情感是大有好处的。
三、创作儿童诗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考试又不考儿童诗,学它有什么用?其实,正因为考试不考儿童诗,所以给与了孩子们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儿童诗不需要长篇大论,它自由灵活,简洁明快,成为了生活中最简单而又最清新的表达的工具。由此可见,创作儿童诗不是做无用功,而是语文能力高层次的表现,它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能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比较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还能培养简洁、凝练、精妙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写儿童诗不是说要培养孩子们成为一位诗人,而是为了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一种诗心,丰富自己的所见所得,享受一种自由表达的快乐,用诗歌点亮童年,以至于长大以后还能有甜蜜的回忆。
四、儿童诗教学策略
纵观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儿童诗,发现了一些写儿童诗的小窍门,那就是——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去表达情感。根据这个小窍门,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中的儿童诗或者根据富有诗意性的文章进行改编。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诗歌的教学,慢慢激起孩子们对写儿童诗的兴趣,消除孩子们对写儿童诗的恐惧。在指导孩子们进行诗歌的教学时,可以循序渐进,从读、赏、仿、创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儿童诗大多短而简,易于朗读。老师可以在教学时,对孩子们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在多次反复诵读后,孩子们可以加以自身的想法,变感情朗读为创造性地朗读,为的是让孩子们更熟悉诗意。
其次是赏。就是感悟诗情,感受诗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赏析儿童诗的外在的基本特点、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接着是仿。仿就是根据教材中诗歌的特点,展开想象,在原有诗歌的基础进行仿写,仿写包括了仿诗歌的形式、仿诗歌的修辞等。
最后是创。创作诗歌,是在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想象,融入自己的见解,从而进行诗歌的创作。
下面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一)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儿童诗的基础上进行的诗歌教学
例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时。先引导孩子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儿童诗,然后引导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最后是引导孩子们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在引导孩子们续写诗歌时,老师可以这样导入: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说出更多的声音,如: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通”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呱呱”叫声,燕子的“喳喳”声音,稻海中“哗啦哗啦”翻起波浪的声音,“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 ……在孩子们说出这么多声音后,老师接着说: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在看了这些画面的基础上,学生就会根据画面想到前面所说的声音,有的会更多。此时,老师接着说: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在读、赏的基础上,再进行引导仿写,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了。于是,就有孩子写出了:
听听,秋的声音,青蛙鼓着大肚子,“呱呱”, 是和自己碧绿的“歌台”告别乐曲。
听听, 秋的声音, 成熟的苹果抖动自己灵活的身子, “啪啪”, 是和树妈妈告别的哭声。
一只只小鸟飞上蓝天,撒下一阵阵温暖的祝福;一阵阵秋风掠过果园,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声。
(二)在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不一定是在教材中出现的儿童诗的基础上进行儿童诗的仿写或者创作。我们还可以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诗歌的教学。要知道三年级的阅读课文富有童趣,富有诗意。例如,《秋天的雨》,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如诗如画,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展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在本课的教学时,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从而读出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既然这是一篇如诗如画的散文,加上课文后面有一道习题是: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照样子写一写。抓住这样的契机,自然而然地把诗歌教学融入到其中。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会把文中的句子以诗的形式展示,如: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以这样的形式展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从而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写法,随后引导孩子们进行迁移仿写。作者一定很喜欢秋天,他通过观察,用了那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秋天的雨带给景物的快乐,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东西在分享着秋雨的快乐。请根据上面的形式,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__给了__,__像__,__ ,__。
在这样的提示下,有不少孩子写出了不错的诗句,如: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橙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照呀照呀,照出了人们欢乐的笑脸
其实,这样的阅读课文随处都可以用来进行诗歌的教学,例如《肥皂泡》一课中,也是用了这样的方法。《肥皂泡》是部编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精美。课文写的是冰心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在进行目标教学时,设置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指导学生尝试以诗歌的形式写一写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的美丽去处。同样是把文中的内容以诗的形式,引导孩子们想像着读,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
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
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借着扇子的轻风
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
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颠
又低低地落下,
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课件出示:
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__,__,__,__。
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会带着希望和梦想去到哪儿?谁愿意说说你美好的想像,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在引导的基础上,也有孩子这样写道:
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轻悠悠地落在春娃娃头顶的花环上,追随着她,给高山披上绿妆,给大地穿上彩衣,与小河小鸟共唱“春之歌”。
总之,诗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续写、仿写、补写、改写,还可以进行专题的写作。儿童诗,只不过是精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灵巧的展开想象,生动、形象地表达奇思妙想,简洁、有力的表达真情实感。立足教材,读诗、写诗,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陶醉在它的美丽与芬芳中,培育孩子们的诗心,让他们与诗相伴,和美同行,用诗歌点亮孩子们的童年。
参考文献:
林共时.让诗从心里飞出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母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分析[A].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三)[C].2020.
韩新萍.儿童诗:儿童言语与精神的美丽栖居——由儿童诗接龙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4(04).
刘颂杰,王冠.[A];安徽基础教育研究(电子刊)(2017年第1期 总第17期)[C].2017.
李雪莹.儿童诗:激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