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防汛防旱抢险中心 江苏省 221000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资源开发和利用,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大气层中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臭氧漏洞不断扩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这些都导致全球降水量受到影响,使我国各个地区出现旱涝风险的可能性增加,这就对水利工程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降低洪涝灾害对区域百姓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作用;对策
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稳定,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导致水利工程施工面临较多困难,水利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居民安全。在此背景下,水利水电的防汛抗旱性能是否完好成为汛期和枯水期的研究重点。
1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可以通过搭建堤坝来科学引流河水,进而保障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河道堤坝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建设环节,一方面其在投入使用后可以有效疏导洪水,另一方面可以为抗洪救灾创造良好条件,以此来减少洪灾对区域百姓造成的不利影响。除了河道堤坝之外,水库也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其可以作为蓄水池将汛期内大量的降水汇集到水库中,进而减轻河道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为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条件。同时,水利工程的蓄滞洪区可以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有助于缓解区域内的旱情,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增产增收。
2当前我国水利管理发展现状
2.1现已基本形成相对规范的水利管理体系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利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时空分布不均对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伴随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旱涝灾害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使得我国水利建设事业面临重大挑战。随着国家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以及投入力度的增多,我国现已形成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体系,这对我国的水利管理也提出新要求。整体来看,我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蓄水工程、提防水闸以及农业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增强并逐渐完善。在相应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结构等方面逐渐形成科学体系,水利管理整体形势趋好,并取得重大成就。
2.2当前我国水利投资主体结构单一
尽管随着国家政府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的增强,我国水利工程作为重要保障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在实际的水利管理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投资主体结构单一、社会参与度低的问题,在增加水利管理难度的同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其中水利投资主体结构单一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较大的农业大国,决定了我国水利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任务艰巨。除此之外,水利设施作为一项公共基础设施,其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以国家政府为主。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完善,我国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压力逐渐增大。为有效促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我国逐渐加大社会以及个人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受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利投资主体仍较为单一。
2.3水利工程利用率不高,造成基础设施资源浪费
受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自然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对水利工程的使用依赖程度较高。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水利设施建设薄弱、水利设施使用率不高,以及部分地区对水利设施投入力度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水利设施利用率低、农田防汛抗旱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农业正常生产。与此同时,尽管我国水利设施建设呈增长趋势,但由于水利缺乏良性管理运行,使得农田未能得到有效灌溉。除此之外,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也存在一定问题,如部分水利设施老化严重、配套不全、相应的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这对水利设施的功能发挥都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给水利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3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发展对策
3.1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
人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因此要积极发挥人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上岗能力。人才是建设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支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使我国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同时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进而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3.2化水利投资主体结构,实现多元化主体发展
虽然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但面对着水利发展改革的深入,我国鼓励多元化主体、社会个人力量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汇总,以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投资建设体系。对此,为了有效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防汛抗旱作用,势必要对现有的投资建设结构进行优化,努力建成社会多主体兴办水利的建设体系。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现有兴办水利工程的所有制形式以及投资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将市场经济发展下的投入机制引入到水利设施建设中。除此之外,水利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相比,具有投资性大、周期建设长、风险大等特点,这决定了这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简单地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方式让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优势,推动水利事业持续发展。
3.3整合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提高水利设施利用率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水利设施防汛抗旱作用的发挥不能仅仅依靠人们的农业生产经验,尤其是在当前气候变化复杂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借助信息科学技术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成为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所谓的防汛抗旱信息资源整理主要包含相应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应用以及管理人员等内容。通过借助信息科学技术对我国现有的水利设施资源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的信息整合,并建立相应的水利信息服务平台,以便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防汛抗旱工作以及对水利设施的管理维修工作。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借助信息共享平台能对整个地区的水利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有效提升水利设施的利用率。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的动态平衡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有效实现防汛抗旱,实现社会经济的创收,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贠连勤.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研究[J].山西农经,2019(01):82.
[2]赵冰洋.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