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实践

杨苗

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 571700

摘要:随着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为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教师要创新课堂授课方式,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的节奏,让学生真正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本文结合案例,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实践

前言:

近些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了重要指导。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启蒙学科,是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教师要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探究式学习中提升个人数学能力,为将来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建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数学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学生们培养科学思维、提高个人探究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实际学习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同时会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很多学生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在学习时力不从心,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产生了讨厌学习数学的心理。为了改变学生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生动有趣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的时候,学生需要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且在学习中增强个人的空间想象力,培养数学思维。为了给学生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有趣的互动,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和立方体。大家看屏幕,这里展示了两个模型,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立方体,大家仔细观察,一会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听到教师说要做一个游戏,学生们的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都会认真观察老师手中的模型。接下来,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出示图片,每一张图片里面都是卡通的漫画,有冰箱、电视机、墨水盒、铅笔、锅铲、肥皂等。“同学们,考察你们眼里的时候到了,我们来玩‘大家来找茬’这个游戏,根据我的指令,大家举手抢答,每次都是新的图片,我每次提问的问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大家准备好了吗?请找出这张图片里面的长方体,抢答。”学生们对于这种问题热情高涨,会快速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数形结合,加深学生对题目理解

在小学阶段,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教师会给学生布置练习题。但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了知识但是不会做数学题目。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在面对数学题目时,不能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法,从心理上害怕数学问题,不能实现数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有效结合。在这种时候,教师就要传授给学生解题方法,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与数学题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时,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基本意义,会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用分数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因为之前都是关于整数的学习,对于分数的认识比较少。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快速的解决为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处理问题。比如这个问题“面粉厂有一堆面粉,厂家准备平均分成9分,分9次运完,那么每次运面粉运了这堆面粉的多少?运了7次时运走了这堆面粉的多少?”这是一个关于真分数的问题,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画图入手,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作图很好的厘清题目关系,首先我们画一条线段,把他平均分成九段,代表分九次运完所有的面粉,我们涂黑一个小线段,表示运完了一次面粉,这是我们看一下这一段是全部线段的多少呀?没错,是1/9。接下来,我们涂黑七段,代表运走了七次,这时候站所有的多少呢?对了,就是7/9。”利用画图的方式把题目直观的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三、提倡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会学习很多数学公式,这些公式对于他们来说都比较抽象,很多学生仅仅是机械的背诵公式,“囫囵吞枣”,没有深刻理解公式的含义,这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了让学生明确数学公式的含义,学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节时,学生需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点,熟练背诵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公式,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圆柱表面积公式时,由于公式较长,很多学生不理解公式的含义,更不会运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究公式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制作圆柱的卡纸,提前把2个圆形和1个长方形(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圆柱)分发给学习小组。“同学们,每个学习小组都已经拿到了我分发下去的材料,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材料。我们都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组成的,现在大家量一量,算一算,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计算完了之后,大家用胶带粘结,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圆柱。”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深刻理解公式的组成涵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讨论学习,提升团结合作意识

学习小组是学生讨论知识、交流学习经验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数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适时的开展小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利用同辈效应,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例如,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节内容时,学生体会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理解统计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发一个不透明的袋子,每个袋子里面放三个形状一样的粉笔,一个是绿色,一个是白色,一个是蓝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随机从里面拿出一个粉笔,记录每个人拿出的颜色,然后放回,下一个人接着这个动作,多次实验,最后向班级汇报本小组的试验情况。在摸粉笔实验中,有的小组每种颜色的粉笔次数一样,有的小组某一种颜色的粉笔次数较多。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把实验次数增加到很多次,让学生猜想摸到粉笔的颜色,体会事件发生概率的含义。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重要且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找到数学学习方法,逐步提升个人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晶莉.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J].学周刊,2020,6(6):71.

[2]董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亚太教育,2020(4):95.

[3]余佳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亚太教育,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