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嘉澍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99
摘要: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已然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与此同时,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足够重视。本文对质量控制步骤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人员及技术员工提供些许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检制;步骤分析;策略探究
引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表述的那样,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更,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稀缺,社会和国家层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水质科学防护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国应该根据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在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目标水体中所存在的污染物、微生物的种类及含量予以监测,进而全面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
1质量控制步骤分析
1.1样本采集
首先,在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首要环节便是应该对所监测的水质进行样本采集。作为水质质量控制的最初步骤,在执行水质样本采集的时候,务必根据水质监测的实际情况选用大小适宜、规格合理、型号符合要求的玻璃试管、玻璃瓶等容器以及水质检测所用的实验样剂。在选择了合适的容器之后,应该对所选仪器进行消毒操作与杀菌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容器有且仅能存放一种或一类样品试液。一般情况之下,环境监测实验室在进行水样采集的环节对于试液的要求很高,样本采集工作者应该选择全新、一次性容器予以存放,进而有效降低交叉污染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待样本试剂采集完毕后,有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样品采集的地点、时间及各类指标等数据信息予以有效记录,以保证样品数据的全面性,为后续数据的核验以及实验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在样本试剂采集完备后还必须将样本试剂的后续保存工作落实到位。最后,将所采集到的样本送到目标环境监测实验室后,工作人员应该选用抽样调查以检测水质是否达标,并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完成样品的交接存放及管理工作。
1.2选择适宜的监测手段
在针对环境检测实验室进行水样检测质量控制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水质监测手段往往使得检测数据天差地别。首先,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水质监测之前,工作人员务必调查水样的基体情况,充分了解水样的构成要素(其中包括水样的浓度、各类参数等数据信息)并结合水质质量监测实际需求,选用较为适宜的水质检测方式。在选择检测方式的时候,应该依据国家颁布的行业指标,选取优先级高质量检测方法。待质量方法选取完成后,必须对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予以再度校对与审验。在对水质质量检测过程中,从业者应该选择专业性强、精度较高的装置予以监测。其一、对装置进行功能检查,使装置的功能性维持正常、安全使用;其二、根据实验室规定检测对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1.3适宜设备以及外部环境
首先,水质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要有先进的机械设备作为设备支撑。相关从业者应该选择较为先进的设备,进而提升水质质量监测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举个简单的例子:针对某一特定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水质状况不稳定情况,相关从业者可以通过一些自动化装置直接获收目标地区的水质基本情况,并通过大数据手段与计算机技术对其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多重校对,并对水质状况做出合理预测,进而提高水质检测的容错率。
其次,在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时候,不仅要对验检测仪器予以适当选择,还应该严格控制与调整环境检测实验室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在实验室的外部环境上应该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以及采光性能,室内恒温,定时进行杀菌消毒处理,进而对样品与实验仪器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外部还必须实设立声控装置,维持正常的供水供电。除此之外,在实验室的不同工作地带必须维持一定距离,以有效避免交叉污染情况的出现,待完成实验后应该及时地对实验室的外部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定期维护。
2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策略探究
2.1保证样品采集频次的合理性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其监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可靠性成程度与所采集到的样品质量息息相关。由于样品质量高低与样品的采集频次的合理性直接挂钩,因此,在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展开水质采样阶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分别采样(具体可以分为多水期和枯水期)。首先,在采集到样品之后,必须依据目标地区不同时期降雨量的更迭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采集指标, 面对特殊区域,相关从业者应安置长期性水质勘察点,并定期对该区域内的水质予以搜集、分析、评估与处理。反之,则仅仅通过一次采样便可完成。在面对两个及以上的样本数据时,在针对其水质状况展开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加权平均数的策略予以计算,以提高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一言以蔽之,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样采集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务必结合待测区域的实际状况选用合适的方式,并确定合理地采样频次,以期提高水质测量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2.2健全并完善水质监测机制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进行水质监测的时候,除了保证样品采集的合理性之外,还应该建立并完善水质监测机制,通过构建并健全水质监测机制,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就现阶段而言,如今传统的水质质量控制方式已然已经不能满足水质质量控制指标。这就要求在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时候,投入更为先进的装置、运用更为科学的检测方式。待水质质量监测工作完成后,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提高结果数据的评估、分析以及处理能力。现如今,我国环境实验室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处理主要涵盖了计量、审核以及整理这三个环节。首先,相关技术员工应该事先做好结果数据的分类处理,以避免信息紊乱等情况的出现,待分类完成之后方可进入数据计量。其次,计量工作完成以后应该结合监测样本对原始数据予以审核,此过程中必须控制无关变量保持一致,以防止误差情况的出现。最后,待计量、审核结束之后应该结合数据指标对水质情况予以客观评价,并分类存放检测结果以便数据搜索及提取。
2.3提升相关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由于水质监测与质量控制人员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参与者,所以相关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水质监测与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准确性,由此可见,提升相关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势在必行。首先,水质监测的相关从业者应该增强自身对于理论功底的认知并熟练掌握水质监测的实践操作技能;其次,水质监测的相关从业者应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拥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耐心;最后,环境监测实验室应该重视对水质检测以及质量控制人员的培训,积极组织相关从业者了解水质检测知识,并定期对其进行相应培训。
3结语
展望未来,在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展开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样本采集、监测手段、适宜设备以及外部环境予以精准把控,在保证样品采集频次的合理性的同时,健全并完善水质监测机制,提高相关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进而全面提升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水准。
参考文献:
[1]尉春玲,胡韬,徐春丽.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测得质量控制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104(002):120-124.
[2]李海霞,文红丹,赵宇栋.辐射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考核方法及结果分析[J].智能城市,2018,002(015):222-224.
[3]赵利容,白秀娟,张静.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在海洋环境监测实验考核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9,014(032):18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