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受到自我效能感和学校教育的主要影响。 做好大学生生涯意识唤醒工作,实现组织召唤与个体生命意义的相互呼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
高中时代,学员被家长和学校灌输的观念是“熬过这段时间,考上大学就好了”,于是大学成了“放松”“自由”的代名词。但当考生带着对未来憧憬走进校门时,理想与现实的种种落差使他们重新陷入迷茫。基于如此现实背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与就业问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可以通过唤醒生涯意识,促进个体积极的思考未来,在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的基础上,提高规划四年大学生活的主观能动性。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其职业生涯的预期性安排,以实现个人自身的最佳安排,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大学是大部分年轻人告别校园生活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是价值观、生活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每个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成长的四年时间,是其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最佳转接点。每个人都会在这段时间里形成对“成为怎么样的人,怎样为人,为人需要做些什么”这些哲学式问题的有效解答。因此,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是大学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期间学校教育的作用举足轻重。
影响个体职业生涯探索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各方面的原因。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从内部因素来看,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人格、自我效能感等;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内部因素中,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提出,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他在研究中发现,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技能是完成行为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是最关键的因素。它介于个体活动的动机和个体行为之间,是个体动机的内驱动力,同时也是基于个体对自身的综合认识评价。因此,自我效能是个体行为活动中重要的一个内在因素。
自我效能具有实操意义,加以调节即可以有效提高个体活动。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则更强调个体在职业方面能够达到的结果所持有的信念,是个体进行行为调控的重要机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个体面对职业中面临的挑战或者新环境的一种重要能力,是个体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路径之一。多项研究也表明,当个体面对职业前途不确定感上升的时候,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将能在提升信心,获得社会支持与专业技能方面起到桥梁作用。同时,个体职业决策效能感的高低对个体积极参与到职业的选择,在职业上的投入热情,在职业中的坚韧度,最终个体设定的职业目标达成等方面有直接影响。拥有良好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能够从积极的方面接从环境中汲取发展能量,提高人们坚持努力的动机和遇到障碍时攻坚克难的决心。
外部因素中,学校教育因素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大学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过渡和准备阶段。尤其是步入大学校门后,学校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变得愈加突出,学校能够为个体的成长提供系统的职业培训规划,提供职业发展指导。
麦克莱伦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教育可以培养并发展个体的成就动机”。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成就动机水平来增加专业认同,成就感能够为学生带来专业的自豪和心理的满足,提升对专业的好感和认同度,而良好的专业认同能够激发个体积极思考未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同时,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其专业认同和成就动机的作用机制,可以为学校在有助于学生就业培训、指导及咨询中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其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用积极的眼光和理念去面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发展,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2008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了统一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生涯意识唤醒活动在高校得到蓬勃发展。
大学培养的是强国的未来,因此在大学期间,通过唤醒个体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方面的潜在动力,实现组织召唤与个体生命意义的相互呼应,具有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具备生存能力、清晰人生方向、具有使命感的成熟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着眼于终身发展视角,通过授课教员在自身生涯状态的现身说法,让他们看到生涯规划带来的福祉,并与其内心情感进行积极链接,充分唤醒生涯意识,并促使去探寻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独特使命感,以建构属于自己的职业价值及生命的意义。
积极人格品品质是个体生涯发展的立足点,因此,在生涯教育中应将积极人格品质的培育作为其中的关键点,引导学员积极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积极制订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目标和行动方案,鼓励积极体验与实践,突出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实践主体性的培养。
学员不是问题的载体,而是一 个完整的人,是既有缺点又有优点的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唤醒、激励和鼓舞”的过程,是引导大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和积极行动的过程。通过生涯意识的唤醒,有助于塑造学员的积极人生观,让他们学会用更加开放和欣赏的眼光关注自身的内在优势与潜能,探索并发现更多可能。“你能发展什么”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等问题比“你拥有什么”更容易激活学生的潜能。
班杜拉著.《社会学习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陈璐、王庚著.《大学生生涯咨询案例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