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母婴同室中产妇常见的护理问题为奶胀,造成产妇失眠、疼痛、焦虑抑郁等心理生理方面困扰,严重情况会引发乳腺炎等并发症,导致无法母乳喂养,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妇身体健康,同时增加了医院工作难度。所以要重视产妇产后的护理工作,一旦护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和意外状况,危害性较大;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缓解奶胀症状;故本文着重分析母婴同室产后奶胀的原因以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母婴同室;奶胀;护理;泌乳因素
母婴同室便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较易出现安全事故,如窒息、烫伤等,甚至危及新生儿和产妇的生命安全,所以要在此期间实施合理且科学的护理措施,规避意外发生[1]。同时在母婴分离期间,产妇会出现乳腺管堵塞、泌乳时间延长等问题,降低了母乳喂养率;若长时间不能吸吮,乳汁就会堆积在乳腺管中引发奶胀现象,所以护理目标是提升奶量的分泌量以及母乳喂养率[2];本文就奶胀相关因素和护理展开综述。
1.奶胀概念
产后奶胀是由于产妇感觉双侧乳房胀痛饱满,触碰局部出现硬结排乳不顺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肿胀程度。吴洁[3]等学者认为,母乳是新生儿的天然食品,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为新生儿喂养最佳方法,但因多种因素造成母婴分离或其他现象,影响产妇心理生理健康,进而出现奶胀现象,在加以持续胀痛会导致产妇的乳头感染、破裂等现象,部分产妇还会出现产后抑郁现象,因此早期要积极管理和预防,减少奶胀发生概率。张俊红[4]学者认为,产后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因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可提升婴儿免疫力,护理干预可增加乳汁分泌,减少奶胀程度,改善不良情绪。李莹[5]等学者认为,针对奶胀患者可给予穴位按摩方法,刺激母乳分泌,减少疼痛感,调节产妇激素水平,提升泌乳素含量。预防不良后果。
2.产后奶胀原因
因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产妇未能及时做到勤吸吮、早开奶、早吸吮等操作,乳头过大、乳头凹陷致婴儿含接困难等现象,都会造成产后奶胀。张细荣[6]等学者表明,产后奶胀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排乳不畅等症状,极易引发乳汁分泌障碍等并发症,影响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唐俊[7]学者认为,优质护理应用可降低涨奶发生概率,缩短产后恢复时间,缓解疼痛和不良反应。桂美媛[8]学者认为,产妇产后的2-5天内其泌乳激素会达到高峰,刺激产乳,导致乳腺管和周围组织膨胀,乳房内乳汁、血液聚集,容易出现产后奶胀现象。
3.影响泌乳相关因素
产妇泌乳期间,其神经调节比较复杂,而PRL(垂体生乳素)为泌乳基础,产妇的睡眠、情绪状态、健康与乳汁分泌量密切相连,所以要保障产妇有足够睡眠以及丰富饮食尤为重要。何玉婵[9]学者表明,产后乳房按摩干预,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量,提升局部血液的循环,具有催乳效果。钟娜[11]学者认为,对于产后泌乳情况可采取低频脉冲结合点穴按摩方式,具有无副作用、无创等特点,可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提升分娩成功率,缓解产后奶胀的疼痛感,改善乳汁淤积现象,树立产妇信息,并且安全、经济、操作便捷,产妇容易接受。
4.产后奶胀护理进展
目前临床对于产后奶胀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不同理解和认为,且护理模式也不相同。赵婷[12]等学者表明,AIDET沟通护理方法为国外医疗机构中常用的沟通方法,包含自我介绍、过程、问候、解释、感谢五个部分,在母婴同室护理干预中效果明显,可建立护患关系,有助于产妇不良心态的调整,让其快速适应到环境和角色转变中,还可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实现护理目标。文敏[13]学者表明,穴位按摩护理措施可减少乳房胀痛的疼痛感,达到催乳效果,再结合常规护理,提升产妇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母乳喂养率。徐桂平[14]等学者表明,母婴同室产妇产后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升喂养知识以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消除产妇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进行母乳喂养操作。资海燕[15]等学者表明,综合护理模式的干预,可缓解乳房疼痛和肿胀现象,提升泌乳量,对于新生儿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且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产妇的情绪和睡眠都得到了保障。杨亚兰[16]等学者表明,产妇产后早期护理可提升乳房舒适程度,缓解疼痛,促进泌乳量和效果,稳定产妇心理状态,利于母乳喂养。
5.小结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产后奶胀是因多种因素造成,加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缓解疼痛感,促进泌乳量,提升母乳喂养率;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提高了产妇认知程度,保障了新生儿健康,降低负面情绪,调整心态,促进产妇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廖小红, 丘丽华. 层级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1):2.
[2]索忠风. 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应用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的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3(2):158-159.
[3]吴洁, 赵杏珍, 王斐. 品管圈对母婴分离期间产妇乳房肿胀的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35(10):76-78,101.
[4]张俊红. 常规护理与产后康复护理对乳汁分泌量乳房肿胀疼痛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11(24):70.
[5]李莹, 肖红娜, 姚赛男,等. 穴位按摩对产后奶涨产妇血清E2,PRL影响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28(35):3941-3943,3985.
[6]张细荣, 熊梅, 李杏娜. 穴位按摩对产后乳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29(2):76-77.
[7]唐俊. 优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的影响及产妇产后涨奶情况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1):2.
[8]桂美媛. 6P技术对改善产后涨奶和泌乳的应用[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21(5):4.
[9]何玉婵.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后泌乳的影响[J]. 2021(2):84-85.
[10]钟娜, 梁旭霞, 苏勇,等. 产前低频脉冲联合手法点穴按摩对初产妇分娩及产后泌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16(3):80-83,88.
[11]赵婷, 陈燕. 两种护理模式改善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态及对提高优质护理效果的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7(7):101-105.
[12]文敏. 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后乳胀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 11(17):185-187.
[13]徐桂平, 凌青霞. 系统化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26(3):3.
[14]资海燕, 陈少英. 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在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26(36):4.
[15]杨亚兰, 胡素平, 韩慧玲. 产后早期护理对避免乳房胀痛和促进泌乳的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9(16):2867-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