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大队 610082
摘 要:目前,大数据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运用大数据管理理念,并结合多年安全风险管理经验,依托管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平台研究开发了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实现了工务施工管理数据和安全信息的集中采集、智能分析,并能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实施风险干预,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增强了集团公司对工务施工的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该指数已在局工务系统的推广使用1年,其可操作性及效能均得到有效验证。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大数据 施工安全风险指数
0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已在集团公司研发使用6年,在其基础上构建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也已运用2年,如何借助大数据平台创新并加强工务施工安全管理,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工务施工安全管控能力,防止施工作业类事故是集团公司正在研究、探索、破解的一道难题。
1 工务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自2008年以来,集团公司共发生打破安全天数的一般A类及以上责任事故9件,其中因工务施工作业造成的达5件,占比达55.6%,由此可见,工务施工安全管理是成都局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近年来事故分析,发现工务施工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安全意识淡漠。目前,工务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意识普遍不强,“不违章就干不了活”的错误思想还根深蒂固,把违章当习惯、把习惯当标准、管理者违章指挥、作业者盲从蛮干等问题突出,为各类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1.2施工负责人不履职。部分施工负责人工作纪律涣散,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在施工中擅自脱岗、离岗,以致现场无人管控;部分施工负责人履行安全监控职能不到位,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不清,作业过程中不执行班前布置、班中卡控、班后回检要求,作业结束不落实确认列车放行条件、收工总结等规定,以致现场管理混乱,施工安全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管控。
1.3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纵观工务系统近十年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因施工管理混乱、组织不力,导致的事故占比最高,达23%,反映出部分工务站段在施工组织上、管理上未认真动脑筋、主动想办法,未从制度上卡死隐患,以致违章指挥、施工组织混乱、工艺流程不落实、质量控制不严、违章蛮干等问题频发,严重扰乱施工秩序,威胁行车安全。
1.4专业技术管理薄弱。站段层面:对施工管理职能和安全责任认识不到位,专业负责制意识不强,存在施工专业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素质不高、身兼数职等问题;同时,施工专业指导能力较低,施工作业计划管理粗放,专业管理作用发挥不好。车间层面:作业调查不细致、计划编制粗糙,并且施工执行能力不强,压力层层衰减。施工现场层面:作业标准不执行、安全防护不设置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1.5施工监管不力。一是部分设备管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监管重视程度不足,指派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甚至不派人进行监管,以致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缺失。二是存在一人同时监控多处不同单位、不同地点的施工,以致安全监控难以兼顾,施工监管走过场。三是个别外聘施工队伍游离于工务段施工管理(或监管)之外,对其作业程序未指派人员盯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难以卡控。
1.6人员素质不高。一是持证上岗不严格。行车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工具操作人员不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未考核合格取证的情况大量存在。二是施工作业人员培训不不力。新上岗、转岗、提职职工“三级”安全教育不到位或走过场,对新聘人员未及时组织安全培训考试便安排参加施工作业,学徒工、实习人员单独作业的情况突出。三是劳务工管理混乱。对劳务人员引进资质把关不严、手续不全,不对劳务工进行必要安全培训考试、法制教育和日常管理,也不按要求安排具有带班资格的正式职工带班作业,施工安全难以保证。
2 施工安全风险指数模型简介
2.1构建的思路
通过对工务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不难看出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症结和根源均汇集在 “人”的因素上。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促进管理人员认真履职,解决 “安全意识淡漠、专业技术管理薄弱、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日常作业管理松懈、施工负责人不履职、施工监管不力、人员素质不高”等惯性问题,施工安全风险指数模型的构架主要从“检查力度、检查质量、检查覆盖面、问题考核、人员履职、问题整改” 6个方面进行思考,并综合考量工务站段管理力量和施工任务量的差异等要素,从集团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中提取有用数据,构建指数模型。
基本原理是基于海恩法则,海恩法则告诉我们2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安全隐患)积累的结果;二是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是技术措施、规章制度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严格责任追究,倒逼各级管理人员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履职,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增强自身素质和责任心;同时,采取“排查隐患、暴露隐患、整治隐患”的方式,提前释放积累的安全隐患,阻断安全隐患从量变向质变演变。
2.2主要数据来源
施工安全风险指数是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研发的一个专项指数,主要对工务施工作业风险进行智能化分析并实施预警,实现提前干预工务施工作业风险,提升集团公司对工务施工风险的管控能力。
大数据分析平台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平台搭建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各类安全数据进行智能化统计分析并按各种风险指数模型计算出安全风险总指数及各类分指数,并根据计算结果对相关站段实施有针对性预警提示,帮助站段查遗补漏、补齐短板,提升管理能力。其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全生产信息、日常检查问题、管理人员履职信息、日常生产数据等。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成都局集团公司研发,集“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应用管理系统,以PC客户端和手机录入信息作为核心,由安全管理基础、安全监督检查、安全问题管控、安全绩效管理、安全分析预警、重大危险源、职教安全、安全综合保障、系统管理等12大模块,400余项子功能构成。
2.3构建的方法
施工安全风险指数的构建主要基于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将站段各项施工安全数据与工务系统对应的专业基数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各个数据对施工安全影响的大小确定一定参数,再计算得分,形成施工安全风险各分指数得分,接着折算汇总分指数得到施工安全风险总指数,从而直观展示了工务系统各单位施工安全管控状况;同时根据指数计算结果及时向施工管理薄弱单位进行预警,提示责任单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充分利用事故、故障、安全信息等反向印证指数值与事故等发生的关联性,不断调整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分指数、子指数)的管控值和参数取值范围,使施工安全风险指数模型更符合现场实际。
2.4模型及功能
按照以上思路和方法,将各站段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和施工管理情况等进行数值量化并对比分析,形成施工安全风险各类指数,再将各类指数得分进行排序,动态的督促后进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和补强措施,使工务施工安全管控力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有效的提升工务施工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包括检查力度、检查均衡度、问题暴露度、考核力度、评价力度、问题整改6个分指数。
2.4.1检查力度指数
由检查频次、查处问题率、质量均分、较大风险问题质量均分、监控调阅力度、夜查率、覆盖率、作业项问题质量分8个数据组成。将检查频次、问题查处数、问题质量等数据分别与本单位施工、天窗修、点外修的工作量数据进行对比,再与对应的专业基数对比形成的数据作为衡量日常检查力度、检查质量与施工风险体量是否匹配的依据,综合反映出站段施工检查力度和检查质量。
2.4.2检查均衡度指数
由检查时间均衡度、地点均衡度、问题均衡度3个数据组成。从时间上、空间上、问题覆盖面上全面检验站段检查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检查地点是否达到全覆盖、问题查处是否全面。
2.4.3问题暴露度指数
由总体暴露度、事故隐患问题暴露度、班组问题暴露度、他查问题暴露度、关键问题加分5个数据组成。从查处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分析施工安全管控能力,总体暴露度主要检验查处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与施工任务量是否匹配,事故隐患问题暴露度主要检验对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查处、整改力度,班组问题暴露度主要检验是否在每一个班组均查处了问题,他查问题暴露度主要检验与上级(含其他单位)查处本单位问题的对比查处情况,关键问题加分主要检验对影响行安、劳安关键问题的查处情况。
2.4.4 考核力度指数
由人均考核问题数、人均考核金额、返奖率、考核率4个数据组成。人均考核问题数、人均考核金额、考核率3个数据主要检验对违章人员的惩戒情况,考核力度越大警示教育作用越大,安全压力传递越到位;返奖率主要检验对违章人员的批评教育效果,返奖率越高再次违章率越小,违章整治效果越好,同时,也对随意返奖行为进行制约。
2.4.5评价力度指数
将各级管理人员在施工管理上被评价记分数与本单位施工工作量数据进行对比,再与对应专业基数对比形成数据作为衡量对管理人员追责力度大小的依据,综合反映出该单位对管理人员管理松紧情况。
2.4.6问题整改效果指数
由整改指数、履职评价、反复指数3个数据组成。整改指数主要检验对各类问题整改销号是否及时、是否到位,履职评价主要检验对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责任人追责情况,反复指数主要检验对惯性问题整治效果情况。
2.5 施工风险指数主要算法及权重比
施工风险指数中6个分指数由对应数据按权重比综合计算得来,而各子指数得分则由具体换算公式计算所得,以施工检查力度指数中的“检查频次”为例(其他子指数得分计算公式类似),换算公式如下:
工作量1=派工单数量(即:生产管理系统内站段已完成的派工单张数,派工单张数越多、施工作业点越多,施工安全风险越大);
工作量2=上道人数×作业时长(即:生产管理系统内站段已完成派工单上的上道人数和作业时长,作业人数越多、作业时长越长,施工安全风险越大);
差值计算:a
1=(量化人员检查次数÷工作量1-专业基数1)÷专业基数1
a2=(量化人员检查次数÷工作量2-专业基数2)÷专业基数2
a= a1×50%+ a2×50%
得分转换公式:
≥15%,得分为100分;
15%>a≥0,得分为90+a*50分
0%>a≥-15%,得分为90+a*66分
-15%>a≥-30%,得分为80+(a+15%)*160分
a<-30%,得分71+a*50分
各分指数及对应数据的权重比如下图:
施工安全指数构成 | 分指数名称 | 占比(%) | 对应数据 | 占比(%) |
检查力度指数 | 45 | 检查频次 | 15 | |
查处问题考核率 | 15 | |||
质量均分 | 10 | |||
较大风险问题质量均分 | 10 | |||
监控调阅力度 | 15 | |||
夜查率 | 2 | |||
覆盖率 | 3 | |||
作业项问题质量分 | 30 | |||
检查均衡度指数 | 5 | 问题均衡度 | 45 | |
检查时间均衡度 | 20 | |||
地点均衡度 | 35 | |||
问题暴露度指数 | 10 | 总体暴露度 | 50 | |
事故隐患问题暴露度 | 25 | |||
班组问题暴露度 | 10 | |||
他查问题暴露度 | 从总分中扣(最高扣20分) | |||
关键问题加分 | 15 | |||
考核力度指数 | 20 | 人均考核问题数 | 40 | |
人均考核金额 | 45 | |||
返奖率 | 15 | |||
考核率 | 从总分中扣(超过90%开始每超过1%扣1分) | |||
评价力度指数 | 15 | 100 | ||
问题整改指数 | 5 | 整改指数 | 10 | |
履职评价 | 20 | |||
反复指数 | 70 |
3.应用情况
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已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集团公司通过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动态的掌握了工务系统各站段施工安全管理状况和相互差距,并结合各站段安全效果,找准了施工管理的后进单位、薄弱环节及管理短板;同时运用安全预警手段,督促后进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短板,有效的提升了工务系统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现通过近4年工务施工类事故变化情况及2个实例来验证施工安全风险指数运用情况:
3.1工务施工类事故变化情况
通过下图对比分析,在2020年正式使用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后,工务施工类事故件数和占比均明显下降,印证了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对工务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3.2施工管理长期松弛,最终酿成事故。
某工务段施工安全风险指数排名持续在低位徘徊,安全预警措施不落实。2020年11月、12月该段施工安全风险指数连续在工务系统排名倒数第一,被集团公司连续2月给予施工安全预警,但该段吸取教训不深刻,既未按照预警要求深入排查本单位在施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也未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和施工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反而持续放松了施工安全管理力度,2021年1月该段施工安全风险指数排名仍为工务系统倒数第一,1月4日该段发生挖伤电缆一般D9类事故。反向印证了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对工务施工安全管理具有较强的趋势分析和指导意义。
3.3严格落实预警要求,提升施工管控能力。
2020年某工电段因施工监管不力被列为“9.27”接触网倒杆一般C类事故的同等主要责任单位,并被集团公司给予事故预警。接到预警后,该段高度重视,立即按预警机制要求组织车间、科室召开事故扩大分析会,深入研判本单位在施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施工安全风险指数暴露出的检查质量不高、评价力度不足、问题考核不严等问题,制定了调整管理人员检查量化指标、明确日常检查内容和检查重点、严格责任追究等整改措施,使该段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出现明显的持续好转,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在工务系统排名由2020年9月第13名上升至2021年1月的第1名,并且该期间也未发生任何工务施工事故,扭转本单位工务施工管理松弛的局面。正向验证了施工安全风险指数对促进工务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明显的参考价值和现实作用。
4 结束语
目前,施工安全风险指数模型还处于运用初期,亟待完善,我们将结合现场实际和运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持续完善指数模型,使其更加符合现场生产实际,更好的指导、服务于工务施工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张涛生(1976.6-),男 ,籍贯: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汉,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