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第二医院 福建 漳州 363100
[摘 要] 目的:研究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重症医学科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间歇性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1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5.3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在ICU预防深静脉血栓中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气压治疗;ICU;深静脉血栓;预防
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液于深静脉不正常凝结使管腔阻塞,致静脉血液回流发生障碍。 该病的多发部位为下肢静脉,可发生在下肢的近端和远端。据相关资料[1] 显示,ICU 患者 DVT 的发生率高达26%~32%。严重创伤、长期卧床、严格制动、感染、血管出现损伤和(或)血液高度凝聚、各种导管的植入等均为ICU患者DVT形成的高危因素。
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就会延长ICU入住时间,诱发多种综合征,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合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取128例ICU患者给予间歇性气压治疗仪治疗同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9年10月-2021年1月期间入住ICU的昏迷患者128例,选择的病种:重症肺炎、颅脑损伤术后、脑出血、脑梗塞的病人,且入住ICU时间均超过7d。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65例,其中男35例,女 30 例,年龄 35~78 岁,平均(59.25±3.51)岁;观 察 组63例,其中男32例 ,女31例 ;年龄33~79岁 ,平均(59.20±3.43)岁。
1.2 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的护理方法 对照组入ICU当天即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具体的内容包括:抬高双下肢,保持双下肢功能体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按摩双下肢及被动活动各关节。每天对比观察双下肢颜色、温度、感觉运动情况,每日定时定部位测量双下肢肢体的周径(一般测量髌骨上下10cm和内踝以上15cm的周径)。
1.2.2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的护理方法 患者入ICU当天在原有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护理,每天治疗2次,上下午各1次,每次治疗30分钟。气压治疗仪是一种物理性非介入性治疗仪器,它采用循环间歇按摩模式,使用时治疗安静、无痛、舒适;在加压治疗过程中,压力腿套的4个气囊由远端到近端循序加压,当所有的气囊充气加压达到所设定的压力值,气囊会同时放气;间隔一段时间后,仪器开始下一轮的充放循环,每个充气周期为60秒;充气加压,放气减压能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循环间歇时间能让血管得到重新灌注,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1.2.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情况
②每日对两组双侧大腿周径进行测量并记录。
1.2.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未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及对进行彩超仪检查的结果:患者的下肢无肿胀、疼痛感,其皮肤温度正常,无异常感觉,其腓肠肌无压痛感,双下肢对称,对其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形成深静脉血栓。患者形成深部血栓的症状及对其进行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患者的单侧或双侧下肢出现疼痛、肿胀感,其腓肠肌试验呈阳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未发现静脉血管内的彩色血流信号和频谱信号。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 )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3.17% ;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发生率15.38%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对比:治疗前,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下肢周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减小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对比(x±s,cm/ s)
组别 | 血流速度 | t值 | P值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65) | 13.63±6.30 | 19.68±6.12 | 5.553 | 0.000 |
观察组(n=63) | 13.56±6.29 | 16.52±6.20 | 2.660 | 0.009 |
t值 | 0.063 | 2.902 | - | - |
P值 | 0.950 | 0.004 | - | -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比较(x±s,cm)
组别 | 下肢周径 | t值 | P值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65) | 33.50±2.05 | 30.25±2.14 | 8.842 | 0.000 |
观察组(n=63) | 32.91±2.39 | 29.35±1.15 | 10.654 | 0.000 |
t值 | 1.501 | 2.950 | - | - |
P值 | 0.136 | 0.004 | - | - |
3 讨论
ICU患者一旦发生下肢DVT,则会对预后产生极大影响,不但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同时还有可能诱发肺栓塞而死亡[2]。研究发现,引发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主要是静脉损伤、血流过缓、血液高凝状态等[3]。损伤会使内膜下肢胶原出现裸露,不及时干预还会损害静脉内皮和功能,诱发生物活动物质释放,使血小板聚集发生黏附而形成血栓。相关研究显示,ICU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静脉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强血管壁剪切力,对于血流瘀滞、血流循环不畅等情况具有明显改善作用[4,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物理干预间歇性气压治疗仪治疗,脉动气流进入肢体部位气囊,增加压力对肢体挤压和按摩,挤压力与刺激能直达深部肌肉和血管,保持连续动态的梯度压,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凝血因子聚集,对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综上,气压治疗能够通过增加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而达到防治下肢DVT的功效,进而能够有效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加上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舒适性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周小燕.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对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 (7):126-127.
[2] 刘青青,闵燕丽.气压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6):92-93.
[3] 朱培培,黄 玲,王 艳 . 空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下肢 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5):75- 76.
[4] 吉利春.气压治疗仪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31-32
[5] 尹芳,刘琰.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0):95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