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徐胜辉

鸡西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应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86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43例观察组患者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和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受损神经及脑瘀血病症,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

脑梗死疾病轻者致残,重者致死,是危及我国民众生命安全的危险疾病之一。脑梗死患者从发病开始一年内是康复的最好阶段,如果这一阶段通过针对、有效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甚至恢复,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效果最为明显,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极大降低疾病导致的致残或致死率。我院对收治的部分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其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探讨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6例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为了便于对比研究将他们分成43例对照组和43例观察组,并将患者的基本资料呈下:观察组患者有男患者23名,女患者20名,年龄从57岁到72岁不等,均龄是(64.13±3.26)岁,患者病程最长的有8个月,最短的为1周半;对照组患者男性为22名,女性有21名,患者年龄中最小的56岁,最大年龄是71岁,平均年龄为(63.59±3.12)岁,所有患者梗死部位集中在脑叶或基底节及放射冠部位,所有研究对象均处于脑梗死恢复期,无其他重型疾病或禁忌症,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现,研究数据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统计意义不大,可以应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为分成两组的不同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43例对照组给予我院常规脑梗死恢复期基础治疗,对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问题予以纠正,实施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等针对性治疗,同时还关注患者微循环的改善情况,加强神经营养的重视,对患者原发性疾病给予适当控制供给营养,根据患者实际患病情况合理调节血压及血脂指标。

43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治疗,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汤的主要成分及服用方法如下:黄芪含量最多需用30g,赤芍和当归次之,分别为25g及15g,而药物成分含量为10g的有远志、石菖蒲、桃仁、枳实、法夏、竹茹、川芎及陈皮,红花6g,生甘草6g,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半个月。

1.3指标观察

经15天连续治疗后对86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症候分值进行对比观察,并对他们的巴氏指数记录进行对比研究,中医症候分值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临床病症越糟糕,而巴氏指数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具备了较好的生活能力。另外,对所有研究对象连续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指数(Vm)和收缩期指数(Vs)越低代表患者的综合血运状况较差,反之表示情况呈好转趋势,而搏动值(PI)越低表示功能向好转方向发展。

1.4统计方法

对86例患者数据应用SPSS20.0专业软件统计并对比研究,计数资料通过(±s)来表示,x²和t进行检验,统计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表示统计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和巴氏指数情况

通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比可以看出,不同分值间的差异还是存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评分指标出现了明显变化,其中中医症候分值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巴氏指数则显著优于对照组,表面观察组经一段时间的中西医治疗身体状况出现明显好转,P值小于0.05统计有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及神经功能缺乏分值、巴氏指数(±s)

组别

例数

中医症候分值

神经功能缺损分值

巴氏指数

观察组患者

43例

14.31±0.35

15.01±2.17

75.13±6.18

对照组患者

43例

18.02±0.38

22.23±3.03

61.28±7.43

P

-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

通过15天的跟踪统计和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远弱于观察组,而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43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值小于0.05,统计有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s)

组别

例数

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指数(Vm

收缩期指数(Vs

搏动值(PI)

观察组患者

43例

63.38±14.15

87.89±20.37

0.59±0.23

对照组患者

43例

56.89±12.41

80.02±20.11

0.81±0.39

P

-

<0.05

<0.05

<0.05

3结论

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如果在恢复期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脑供血及神经功能等进行合理调节,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效改善,对患者患病后的身体指标及生活质量大大提升,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度功能训练,再加上理疗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可以大大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达到调节脑供血不足、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预期的临床治疗目的。西医疗法可以快速治疗脑梗死的急性发作期,结合中医共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病症。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存在于气虚和血瘀两方面,而中医中的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汤可以舒筋活血、益气化瘀,有效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等。

我院本次研究数据对比发现,43例观察组患者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中医症候分值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而巴氏指数则高于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有好转优势。

由上可以得知,针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用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受损神经及脑瘀血病症,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极大。

参考文献

[1]王琳,聂容荣,秦凤玲,张丹华,莫华兰,齐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9,14(06):1490-1492+1497.

[2]张民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3):111-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