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这两项产业已经开始与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实现产业融合,相信在未来会蓬勃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在新的时期,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新忽热文化遗址的文旅融合发展,分析其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文化旅游整合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旅融合;新忽热文化遗址;发展路径
新忽热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西部阴山北草原地区,乌拉特中旗西70公里处,在第四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莫仁嘎查境内,它的旅游业开发相比其他传统村落而言较为落后,存在很大的差距,以古城为中心的文旅开发,不但可以促进当地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而且还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新忽热文化遗址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新忽热文化遗址的旅游简介
(一)新忽热文化遗址主要景点简介
1.新忽热古城遗址
新忽热古城位于新忽热苏木莫仁嘎查以北1公里处,占地面积可达1平方公里。它是一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古城,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矗立在广阔的乌拉特草原,见证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变迁。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950米,东西长950米。城墙因风雨侵蚀目前东北角与西城墙坍塌严重,其余城墙保存较为完整,城墙外各有四个马面,环城的护城壕迹依稀可辨,据目击者子女讲述,解放初期城墙基本保存完整,城墙上方可同时并行四辆马车[1]。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古城有可能是《蒙古秘史》中记载的兀剌海城。这一发现对于成吉思汗从北向南的征战路线及途径重要记载城池的最终揭示具有重要意义。
2.哈太庙遗址
哈太庙遗址位于新忽热苏木西南处,通过对该遗址的初步观察及走访,该庙在当时规模较为宏大,且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较为深受。在走访遗址周边牧民时,得知关于该庙千匹黑骏马的故事,“在很早之前庙里有上千匹骏马,非常富有,保佑着一方土地,但有一天,给寺院放牧的小伙无意间发现了守护寺院骏马的护法玻璃球,玻璃球里有一匹特别俊俏的骏马在不停的奔跑,小伙把玩几日后,耐不住好奇心便将玻璃球打碎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结果从玻璃球里闪出一道光,一匹骏马冲天而去,此时庙里的千匹骏马便不听使唤的四处奔跑,小伙召集所有人进行寻找但还是无功而返,几天后发现供奉的佛像上莫名的落了好多灰尘,寺院里德高望重的僧人便讲到,这是因为佛去远方找马,风尘仆仆所至,但最终马还是没有找回来,从此寺院的千匹黑骏马杳无音讯,慢慢的寺院中也无人问津此时。”[2]
3.搏克布尔金石
“博克布尔金”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博克手,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成人后,博克布尔金背上母亲,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博克布尔金通过做一些散工和参加博克比赛维持生计。有一天,他背着母亲走到现乌拉特中旗附近遇到当地王爷正在举办那达慕大会,博克布尔金便报名参加了比赛。因王爷曾经也是一名博克手,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子女也可继承自己的一身绝技。在王爷的要求下,小女儿女扮男装参加了本次的博克比赛。胜过层层比赛后,最终与博克布尔金争夺本次比赛的胜负。在此之前博克布尔金未察觉其女儿身,在摔跤过程中无意间将该女的裹胸布扯裂,暴露了其女儿身的身份。王爷得知此消息后大怒,下令追捕博克布尔金。博克布尔金察觉异样,比赛未结束便带着母亲匆匆逃离了这里[3]。因身旁有年迈的母亲便答应了住宿。饭后博克布尔金趁二位老人睡熟便悄悄叫醒睡梦中的母亲,因门口堆满柳条无法打开,便将毡房一端徒手举起钻出毡房,继续踏上逃亡之行。此事之后博克布尔金更加警惕,不敢轻易借宿。经过几日的躲逃,走到现今的莫仁嘎查附近,此地正值雨季,一条洪水沟挡住了二人的去路,为了不让年迈的母亲淋雨,博克布尔金找到了一片巨石地,徒手举起一块巨石搭建成简易的避雨处,将母亲暂时安坐在巨石下躲雨,自己便在附近搭建蒙古包,搭好后将母亲背回蒙古包,并为母亲生火熬茶。在这里休息的数日里,博克布尔金帮助附近牧民做一些散工来换取一些粮食。从此,此地便有一块非自然形成的巨型拱门式结构的巨石矗立。数年后,当地牧民为纪念这位具有孝义两全与天赐之力的博克手,开始祭祀这块巨石便以其本名命名为“博克布尔金石”[4]。
(二)新忽热苏木特色文化与旅游
新忽热苏木特色旅游景区,倡导牧民群众健康出游、绿色出游。从加强学习,提高文明素质、文明旅游,塑造良好形象、加强引导、构建和谐旅游等方面入手,倡议牧民群众共同携手提升新忽热苏木文化旅游形象,切实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苏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塑造草原古城新忽热苏木文明形象,为建设文明苏木做出积极贡献研究方法。
二、新忽热文化遗址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意识较弱,资源整合不够
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和追求而进行的一种消费行为,旅游者所期望的无非就是获得愉悦的心情,充实自身精神文化,这与文化产业本质是相同的。文化就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提高旅游产业文化价值,满足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文化追求,为旅游业提供蓬勃发展的机会。
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配套政策和巨大效益尚未达成,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与相关产业联系不紧密,缺乏统领性指导,制定中长期发展纲要[5]。
(二)对文旅融合的认知存在偏差,思路不清
自2018年3月文化旅游部成立以来,“文化旅游融合”成为热点话题,“融合是适度的,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文化”成为文化旅游融合的指导方针。但在实践中,缺乏正确的发展观、管理方法和相对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例如,在景区建设中,重硬件开发,轻文化建设。许多景区的建设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即使牵涉其中,也只是表面现象。其文化内涵的体现形式没有充分发掘,没有品牌理念,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旅游管理质量不高,文化往往成为贴古砖的表面现象。
(三)旅游资源规模小,缺乏整合
新忽热苏木旅游资源丰富,但投资分散,相互独立,缺乏统筹考虑,没有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失去了规模优势,阻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文化的产业化程度低,导致丰富的文化瑰宝无法转化为经济成果,旅游市场上知名度高、规模大的旅游资源较少。
(四)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市场经济又熟悉文化的经营者。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文化旅游经营者不讲社会效益,只求利润,导致劣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充斥市场。如何培养和提高文化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忽热文化遗址的文旅融合发展对策
(一)坚定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历史文化的土壤孕育了许多旅游景点的诞生。其实可以看作是近年来文化旅游整合开发经营中最成功的新热点。你可以站在不远处,一眼望去,那辽阔的历史遗迹,回忆乡愁。千年古刹内的每一块斑驳的土砖,从高到低,无不诉说着古老灿烂的草原文化。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才可能成为大家心中的“文化遗址类网红打地”,各景区人流如织。除了文物建筑外,以节庆活动的形式展示地域文化,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也是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找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
第一,意识形态约束。在对文化旅游的认识上,规划、职业和县域观念相对较强,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和开发意识相对较弱,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观念相对薄弱。第二,发展基础制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差,水平较低。虽然有一些文化旅游相关牧民点,但绝大多数都是小规模、低层次、小而散、散而低层次的问题十分突出。第三,产业政策约束。文化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第四,人才约束。目前当地文化旅游业人才稀缺,特别是缺乏具有开拓精神,善于管理的“领军”人才。
(三)加大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力度
从综合优势、基础和前景来看,新忽热旅游应加强三大潜在资源的开发。包括现有以“走出去”为重点的移动演艺市场、进入大中城市的相对固定场所的演艺娱乐市场、休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演艺市场以及文学、电影、音像市场的发展。以文化广场为阵地,邀请艺术界名人进行主题文艺演出,打造新忽热文艺舞台。二是以广播电视为主导的媒体传播市场的发展。包括无线、有线和广播网络的发展、广告、影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文艺规划与传播、宽带网络等。三是发展乌拉特服饰,文创类手工艺品等主体文化加工制造市场。首先,要建立行业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整体力量;二是加强包装宣传。通过互联网制作网页,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台、新媒体宣传等打造综合实力、诚信和特色形象;三是积极组织和参与工业活动,加强工业产品的交流和推广,形成品牌效应。
(四)培养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人才
专业的人才在文化旅游的综合开发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此,地方政府应根据两个部门综合发展的需要,投资培养综合文化旅游专家,并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和机制。提供培训,加强融入文化旅游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此外,通过为文化旅游整合领域的专业人士组织简报会,提供一个学习平台,不断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做法,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新路径。
综上所述,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有效促进两个产业的融合,我们需要在融合过程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融合点,仔细分析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商标和项目,其目的是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高相关领域专家的融合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整合措施,实现产业整合目标。
参考文献:
[1] 武峰.亮丽内蒙古 大美正北方 内蒙古自治区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侧记[J].中国民族,2022(05):4-7.
[2] 郑陈柔雨,杨存栋,任雯星.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22(03):613-623.
[3] 黄晓宇.内蒙古少数民族乡村文旅融合路径研究[J].参花(下),2022(02):68-70.
[4] 张路,贾婧奕,王珊.文旅融合视域下内蒙古研学旅游基地服务设计调研分析——以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为例[J].设计,2021(21):124-127.
[5] 王艳丽,姜海涛.文旅融合背景下内蒙古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2020(10):37-41.
作者简介:敖其尔呼伊格图(1997—),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民族学研究。参斯尔(1997—),男,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民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