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合作"变"合坐"——试论小学数学小组互助共学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不让"合作"变"合坐"——试论小学数学小组互助共学的有效性

陈思思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湖学校  518000 

摘要: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互助共学”作为大多数教师所喜爱的一种方式被广泛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内外实现优势互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互助学习中也彼此增加了情感交流,加强互助合作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对“小学互助共学”展开研究,实现由“合坐”变为“合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助共学;合作策略

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加大改革力度,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推广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能力。但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开展小组互助共学过程中出现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学习任务不明确、教师对互助共学的内涵缺乏认识、形式化严重等现象,基于上述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该教学模式的重视度,通过实施多种策略加强学生课内外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互助共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性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优化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多人共同参与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作为主体,基于学习目标的完成如何能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在开展小组互助共学教学模式期间结合教学任务,以小组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以丰富课堂展现方式,如引入游戏、小组竞赛或有奖问答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同时加强与组内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如以讲授《质数与合数》为例,为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则可在课堂开展小组竞赛,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间竞争,回答出质数或合数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引导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学生之间的帮扶活动,每组学生因学习情况不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所以不同层级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彼此分享质数与合数的内涵以及记忆方法等,以“兵带兵”的学习模式使组内成员为赢得比赛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

二、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找准各自定位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很重要。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及时转变观念,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如可设置组长、组员、资料员与报告员等,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避免出现“旁观者”。同时也应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任务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与组内学生相互分享,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思考的学习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应认识到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自身学习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实际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其中,使自身真正成为组内的“成员”,强化自身在小组中的角色,落实小组成员责任,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大胆提出想法,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与探究中及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感受到集体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三、依据学生情况合理分组,提高合作互助效率

因小组互助共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而最终达到提高所有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分组方面应提高注重性。并非单纯地将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而是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均应有不同层级的学生,才可以达到分工合作的目的,实现互补与共学 。因小学年龄较小且活泼好的动,所以在合作形式上可以更加灵活,除尊重学生的客观条件与知识基础以外,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四人组为例,小组内应以一名或两名学习成绩较好且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帮助一名基础较差、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此外还应搭配一名课堂表现不积极且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这样的分组结构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弥补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不足,互助学习效果更为理想。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小组分配,因每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同,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的过程中如针对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且易于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依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其组合在一起,利用课堂表现积极且乐于表达的学生去带动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如针对教学内容较难理解的内容,则可以设置多于6人的小组,组内有不同层级的学生,这样较多人数的小组能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更多的意见和想法,通过帮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学习难度降低,加强学生间的彼此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明确分工外还应加强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各成员所承担的责任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选择,除设置组长、组员以外还可以创新组内角色,如增设记录员、资料搜集员、学习成果验证员等,创新性的角色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依据个人所擅长的内容选择喜欢的小组成员角色,以充分保证每个成员的职责落实到位,此外还可以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切实提高小组互助共学效率。

四、明确合作学习内容与方法,杜绝形式主义

小组互助共学教学模式中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合作学习指导方法地提供是实施教学的重点。首先对于小组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对小组学习内容进行科学筛选,合理设置小组完成任务或讨论的话题。厘清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以及明确互助学习的主题和方向。针对数学教学而言,并非教材中所提及的所有内容都可以使用小组学习方法,所以在内容选择上教师应避免出现小组合作学习刻板化的现状,一味地依托于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导致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弱化。其次应在学生小组互助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互助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达到相互帮助学习的目的,并在沟通和交流中促进学生优势互补,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总结合作学习的流程,并分享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如何按照流程开展小组学习。而在小组学习期间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思考与讨论,如组内学生提出想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以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寻找不同之处,并将不同的地方记录下来,认真分析其他人分析问题的角度。此外针对其他人所提出的方法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沟通交流,经过思考后彼此之间的思维会产生碰撞,学习内容掌握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保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相互讨论与思考,避免因时间问题而导致合作学习的操之过急,如同“走过场”,失去了互助共学的意义。

结束语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素质化教育,小组互助共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与我国新课改所提出的数学要求相契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小组互助共学教学模式的关注,在实践中发挥互助共学的作用,并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与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通过学习上的相互切磋,构建互爱互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参考文献:

[1]唐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运用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2-08-30(A06).

[2]许军斌.小组合作学习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22):139-141.

[3]陈玉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路径[J].甘肃教育,2022,(15):73-75.

[4]孙蔓娇.打造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式自主性复习课堂[J].山西教育(教学),2022,(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