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介入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到本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样本来开展本次研究,样本例数150例,使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75例患者实施全程介入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下的心功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VEDD、LVES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程介入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PCI;急性心肌梗死;全程介入护理;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就是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慌、烦躁等。而且具有起病急,发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的特点[1]。AMI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急性事件,临床表现有许多,且病情变化非常迅速,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2]。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对象选择2021 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到我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探究全程介入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详见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时间: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样本: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150例)患者,使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患者全程介入护理,对照组患者年龄75-88岁,平均值为(78.21±1.84)岁,其中男女比例37:3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76-89岁,平均值为(79.06±1.93)岁,男女比例为60: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的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营养建议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全程介入护理:(1)术前护理:安排导诊或志愿者指导患者入院就医,密切跟踪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为AMI的患者立即转诊给医生。(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心电监护即时连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配合,快速准确地进行PCI手术。(3)术后护理:病房内配备除颤仪和气管插管等相关设备,手术后的24 h是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心电图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心电图异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立即得到诊治。手术后,每半小时记录1次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1.3.1心功能指标
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3.2满意度
满意度分三级(1.非常满意2.满意3.不满意)。
1.4统计学方式
通过SPSS 22.0处理,这些数据共分两类(计数与计量资料),计量用t代表,结果为(±s);计数用卡方,结果为(%)表示,P<0.05,代表数据有意义。
2.1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分析,见表1所示。
表1 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分析(±s)
组别 | 例数 | LVEDD | LVESD | LVEF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75 | 59.35±4.25 | 49.49±3.75 | 61.42±3.14 | 45.23±2.45 | 34.14±4.17 | 59.74±6.48 |
对照组 | 75 | 59.84±5.83 | 55.28±3.44 | 61.34±3.41 | 52.64±2.98 | 32.63±4.33 | 43.53±7.25 |
t值 | - | 0.58 | 9.85 | 0.14 | 16.63 | 2.17 | 14.43 |
P值 |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2.2护理满意度,见表2所示。
表2 护理满意度分析(%)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研究组 | 75 | 50(66.66) | 23(30.66) | 2(2.66) | 73(97.33) |
对照组 | 75 | 40(53.33) | 27(36.00) | 8(10.66) | 67(89.33) |
X2值 | - | - | - | - | 3.85 |
P值 | - | - | - | - | P<0.05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血管突然堵塞,引起相应区域的心肌坏死,这个过程就叫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以及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之后血栓形成,把血管堵塞。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很重要[3-4]。全程介入护理是一种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种综合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方式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知识指导,让患者更加了解这种治疗的优势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体征变化进行更加密切的观察,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更进一步的护理,对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更加及时的解决,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的效果十分显著
[5]。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LVEDD、LVESD均比对照组低,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对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介入护理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患者的满意度因此提高,值得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丰平,郑彬,甘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介入治疗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J]. 福建医药杂志,2022,44(03):133-134.
[2]黄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3):278-279.
[3]卢春,邹丽婷. 全程介入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0,33(11):180-181.
[4]黄秋娜.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全程介入护理临床疗效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45.
[5]杨晓丽. 对行PCI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介入护理的效果评价[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