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新进展

邓芳芳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广东英德,513000

摘要:心脏骤停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且停止排血的一种疾病,极容易引发心脏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对于患者而言有致死风险。在心肺复苏疾病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实施院前急救措施,本文简要介绍心肺复苏的概念及意义,阐述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方法、急救期间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新进展。

关键词: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治疗方法;护理方法

前言:在院前急救中心跳骤停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急症疾病,在抢救呼吸及心脏骤停中主要是实施心肺复苏技术,完成了对患者大脑功能的保护及恢复,促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有效的延长。心跳呼吸若出现突然停止,将会导致血液循环终止,由于脑细胞对于缺氧较为敏感,当循环停止4-6分钟之后,便会发生严重的损伤,从而导致大脑功能无法恢复,及时做好心肺复苏院前急救处理尤为关键。

1.心肺复苏概念及意义

1.1心肺复苏概念

心肺复苏主要是指经过使用人工呼吸来替代自主呼吸,经过对患者实施心脏按压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心跳得以恢复。心肺复苏治疗技术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专业人员可使用设备对患者实施治疗,经过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促使气道更为通畅,为循环及呼吸提供支持,完成了对患者心、脑及其他组织供氧的有效维持,对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心肺复苏生命支持术由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三个步骤[1]。对于一些出现心搏骤停及呼吸的患者,应尽早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心肺复苏的时间需要在4分钟之内进行,经过对患者实施救治之后成活率高达35%。需要在人脑耐受循环停止之后的4分钟之内来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以确保能够满足人体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支持,对于一些大于时限的患者,在大脑缺氧状态影响之下,极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终身残疾情况,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有死亡风险[2]。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完成了对心搏骤停及患者呼吸的挽救,有助于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

1.2心肺复苏意义

心脏呼吸骤停属于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院前猝死率>70%,在心跳停止四分钟之内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生存率可高达35%,而在心跳停止八分钟之内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生存率只有32%[3]

2.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方法

2.1心脏按压技术

    在对患者实施心脏按压治疗期间,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期间,主要是使用新型CAB技术,急救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及对通气设备进行装配期间,会延迟胸外按压工作的时间,而心肺复苏治疗期间若是使用新型CAB技术,完成了对患者胸外的尽快按压处理,有助于缩短患者通气延误时间。与此同时,在按压患者的心脏期间,还需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使胸外按压时间得到中断。心肺复苏指南(2020年)中强调不中断胸外按压工作的重要性,心脏按压的强度及密度,建议将按压的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另外还需保证按压后胸部的回弹,以防止在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期间出现中断情况,对过度通气问题的产生起到了预防作用[4]。因此,建议在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期间,医护人员进入到急救现场中之后,应评估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并快速判断患者的心脏部位处有无出现骤停情况,并且该项处理工作需要在10s之内来完成,通过评估患者之后,会快速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处理,将每分钟的按压频率控制在100-120次,护理人员需要对气道进行立即开放,胸外按压在第一轮需要做30次,之后再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处理,但是应避免患者出现过度通气情况,以促进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得以显著提升。需要每隔2分钟更换1次急救人员,并对患者实施更换期间,将胸部的按压时间中断时间控制在<10s,并且需要保证不影响胸外按压的基础之上来监测患者的心电水平。心脏按压工作在实施及开展期间,需要尽快完成电击,当所有的电击工作完成之后,应确保按压工作能够尽快恢复,在不会对按压产生影响的前提之下,应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及高级气道,在对患者实施循环及呼吸检查期间,不可干扰患者的胸外部位,以确保能够将胸部按压中断的时间降到最低,以促进心肺复苏效果得以显著提升[5]

2.2除颤技术

除颤技术建议应用于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治疗中,对帮助患者的心脏恢复到自主跳动状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颤被广泛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治疗中,抢救工作若能在1分钟之内进行,将有助于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总成功率高达90%[6]。为了能够促进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得以大大提升,做好急救资源分配的优化,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尤为关键[7]。医护人员通过实施除颤方案,有助于促进心肺复苏效果的提升。尤其是一些新生儿,在对其实施治疗期间,临床上有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之所以新生儿会出现心脏骤停,受患儿的呼吸因素引发所致,因此在对新生儿实施抢救治疗期间,需要按照A、B、C的顺序对其实施复苏抢救治疗

[8]。在选择能量期间,对于一些成人,在抢救治疗期间,需要将舒适能量设置为120-200J,对于一些不能成功抢救的患者,需要对能量进行逐渐增加的方式来实现[9]。若一次电除颤不成功,需要在行2分钟的心肺复苏治疗之后,对患者实施二次除颤,需要注意,当电击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恢复治疗[10]

2.3心肺复苏仪

    在对呼吸及心跳停止跳动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主要是使用心肺复苏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需要使用气管插管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并将心肺复苏机立即安装好[11]。在使用心肺复苏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要求患者需保持平卧位姿势,在患者的背部位置处放置心肺复苏机背板,并将主机插入进去,对按压臂进行调整,确保能够与患者的胸骨柄下段1/3处相紧贴,并同氧气相连接,将主阀门打开,将潮气量设置为5-8mL/kg[12],将胸廓按压的深度控制在4-5cm,保证对患者按压的有效性。将每分钟的按压频率设置为100次,将通气与胸外按压的比值控制在1:5,在按压5次之后,会有1.25秒延迟换气[13]

3.心肺服务院前急救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期间,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大大提升,为了能够促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得以显著改善,临床上建议给予患者肾上腺素药物,通过给予患者肾上腺素药物,有助于收缩患者的全身外周血管,增加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14]。另外,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期间,通过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措施,不仅能够将药物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助于抵抗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起到了规避作用[15]。因此,在心脏骤停之后,建议实施β受体阻滞剂与肾上腺素联合用药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肌不良反应,促使患者的冠状动脉灌注压得以显著提高[16]。通过将加压素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动脉及冠脉灌注压水平,对患者的心脑血液供应起到了维持作用[17]

4.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护理新进展

对于一些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期间,应做好患者护理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的意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瞳孔及心电指标变化情况,以便能够尽早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征象,在给予患者脱水剂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情况[18],在对患者实施抢救治疗期间,应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并做好密切观察,对患者有无存在抽搐情况进行观察及判断[19]。在对患者实施脑部复苏护理期间,需要在患者心脏复苏的5分钟之内,应对患者的大脑实施降压处理。在对患者实施压体温治疗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对患者有无出现寒战情况进行观察,与此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四肢活动、痛觉及听觉情况,以促进整体抢救效果得以显著提升[20]

结论:在院前急救治疗期间呼吸及心跳骤停属于患者病情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状态,需要将心脏复苏治疗措施用于院前急救治疗期间,以此来挽救患者的生命。近年来,医疗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心脏复苏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并逐渐向快捷、操作简单及人性化方向发展,院前急救效果突出,完成了对患者生命安全的挽救。

参考文献:

[1]宋欢.试论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进展[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2):152-155.

[2]孙玉红.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心肺复苏质量的现况及专业培训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3):121-123.

[3]赵彦叶,顾乃刚.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及提升策略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2):154-158.

[4]许臻晔,蒋婕,韩意,等.基于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执行现况对院前急救人员构架建设及专业培训的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1,9(1):728-732.

[5]周义翰,吴小君,崔英胜.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用于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对抢救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22):135-137.

[6]雷照宇,龚可阳,朱小芳.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21):164-165.

[7]陈楷珠,李冬梅,王雪梅.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2):159-160.

[8]王红梅.高质量心肺复苏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5):350-351.

[9]李沐盛.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14):93-94.

[10]李敏娜.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对心脏停搏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养生大世界,2021(23):135-136.

[11]杨春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对比[J].养生保健指南,2021(10):67.

[12]张先锋.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危险因素[J].母婴世界,2021(7):289.

[13]陈树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对比[J].健康必读,2021(14):205,210.

[14]叶景华.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3):622-624.

[15]安丽婷.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应用心肺复苏术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9):63-65.

[16]袁航,王晓,吴卫华.心肺复苏中应用可视喉镜及直接喉镜在院前急救成功率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3):1470-1472.

[17]周世辉,翟桂兰,马雪.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36(8):985-988.

[18]邵永德.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8,31(5):108-109.

[19]蔡选琨,王新生,李建荣,等.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6):120-122.

[20]王云英.心脏停搏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142.

作者简介:邓芳芳,女,1989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英德;职称:主管护师

收杂志地址: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电话:1372966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