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为民情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为民情怀

孙俊岭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室

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这些文字,高度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为民情怀,党的各种会议、部署、决策中处处围绕人民、聚焦民生。不仅如此,为更直接地了解人民的生活,党要求各级领导开展民生调研,到基层考察,到乡间林间、地头炕头、工厂车间、市场摊点,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温暖民心,践行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思想和情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思想正如建党一百周年讲话中提到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为民思想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法治以及强军等各个方面。

一、政治为民,树立人民的崇高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党员干部要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党上下都要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 “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实业推向前进”,“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2]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和良好的作风,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202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提出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政府从人民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了许多百姓关心的问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信任日益提高,党同人民的联系日益紧密,为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物质生活的需要

历经四十三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长足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此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民生思想出发,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前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一个个有机衔接的政策相继出台,中国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加。特别是截至2021年,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占世界近20%人口的14亿多中国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就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事件。迈向新征程,开启新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未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实现更大飞跃。

三、社会为民,让人民参与社会管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这一理念推动下,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加,在公共事业建设、反腐败斗争监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大的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以社区为单位,群策群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防疫战果,彰显了人民参与社会事务的伟大力量。

四、文化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文化工作者要热爱人民,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要歌颂光明、抒发理想、引导道德,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作经得起人民评价和喜爱的作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让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买上新台阶。近年来,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不断涌现,满足了人民文化生活,传播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为万众一心,团结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五、生态为民,让人民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凸显,成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为彻底扭转这一状况,自十八大以来,我国从生态文明顶层涉及和制度建设建设入手,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好转。在推进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深入人心的发展理念, “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5]要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共治观等一系列治理理念,要求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六、法治为民,体现人民的意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6]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因此,我们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将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为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法律规则,让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我国第一部民法典于2021年颁布,法典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未来,还要围绕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医药卫生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基层土地利用规划、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扶贫救灾等群众关切信息,加强社会民生领域立法。针对一段时期以来,人民群众对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的情况,党中央开展了雷霆万钧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纠正冤假错案坚定、扫除害群之马,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每一个人,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切实受到法律的公平保护。

七、强军为民,做人民的钢铁长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军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扎根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造福人民。“全军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坚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活。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7]人民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正因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人民军队不断强大自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永远为人民而战,不仅在万里边疆铸成了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更在各种灾害面前成了人民最放心的依托,当森林大火疯狂吞噬、逼近城镇的时候;当江河洪峰撕裂大堤、人民群众危在旦夕的时候;当新冠疫情横行、人们谈为之色变的时候;当大地震造成地动山摇、山河变色的时候;当雨雪冰冻肆虐、交通电力中断的时候;当海外发生政变,急需紧急撤离的时候,是人民子弟兵总是排除千难万险,第一时间出现在人民面前,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真诚信赖和支持,铸成了任何力量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为民情怀还表现在科技为民、改革为民、教育为民、制度体系建设为民等方方面面,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着“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一理念,夙兴夜寐,勤政为民,共同推动着国家的发展进步,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 P1 ISBN 978-7-119-12409-4 外文出版社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P53  ISBN 978-7-119-11161-2 外文出版社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 P15 ISBN 978-7-119-12409-4 外文出版社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P314 ISBN 978-7-119-11161-2 外文出版社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P210 ISBN 978-7-119-11161-2 外文出版社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 P284 ISBN 978-7-119-12409-4 外文出版社

[7]习近平治谈国理政 第二卷 P418 ISBN 978-7-119-11161-2 外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