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对策分析

李育平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85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是关乎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基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力支持;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规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水利部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定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发展基调,也就是说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管。加强监管,就是要加强质量的监控管理,基于此,本研究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例,展开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监控管理的研究与分析,详细的分析了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后质量监管控制的困境,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措施,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的研究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一、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利水电工程不仅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电力的稳定供应,同时也是防洪、灌溉、航运等多功能实现的关键。因此,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的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多变、参与单位众多等因素,使得质量监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1]。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材料选用不当等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管理措施也可能使得工程质量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进一步加剧了工程风险。因此,为了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促进工程效益的最大化,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的困境

(一)质量监管不充分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通常较大,涉及的技术复杂且施工环境多变,质量监管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监管资源往往有限,导致对工程的全面、深入监管难以实现。目前来看,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管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监管制度过于笼统,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一些关键环节的监管制度尚未建立或完善,导致监管存在漏洞,所以也导致整体质量监管不充分,存在较多的问题[2]

(二)监管体系不完善

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管,但实际操作中,这些制度往往存在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操作细则的问题。这使得监管人员在进行质量监控时,难以准确把握标准,导致监管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监管流程的不明确也是监管体系不完善的一个表现。从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再到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和评估,每一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监管流程。然而,目前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中,这些流程往往不够清晰,导致监管工作难以有序进行。

(三)验评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对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技术标准有所差异。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领域广泛,技术复杂,各地区、各单位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习惯和标准,导致在施工质量验评时难以达成统一。这种差异不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质量试验检测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监管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加强施工质量的试验检测管理,更好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监管体系。在施工质量监管中,可以以工程建设周期内的检测活动监管为主线任务,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贯穿到整体监测活动中去,全面完善整体的监测六合彩能,通过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节、测试”的监测,实现全要素覆盖的信息化管理,确保信息化监管工程的顺利进行。

比如,可以应用“BIM监测平台”,通过BIM监测平台,我们可以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3]。同时,该平台还可以与其他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进一步提升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应用统计如下图1所示: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wps.uMFjfqwps

图1 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应用统计

除了BIM监测平台外,还可以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更为全面、智能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各类设备和材料的实时监控和追踪;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施工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风险点。

(二)健全整体化体系,完善质量监控管理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困境就是管理体系的不健全,要完善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的内容,健全整体化的管理体系,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全面化的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整体化管理体系包括文档的管理、安全的检查管理、事故的应急管理等,施工人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管理的需求,从而健全管理体系。

在文档的管理中,要做好电子文件的管理与归档;可以结合现有的施工管理系统APP,建立管理体系,或者借用系统构建基于微服务架构开发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制定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单套制电子文件归档的元数据、归档范围、归档格式等标准,形成基于XML 格式进行封装高效可靠的归档方案并开发归档接口。

在安全的检查管理中,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在事故的应急管理中,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此外,还应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机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三)实施标准化要求,统一质量监控管理标准

“标准”是管理活动的重要评测依据,确定质量监控的标准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实施标准化的要求,就是要以国家、行业以及验收规范和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工程质量验收表格以及管理流程的规范,围绕质量管理过程开展各项管理业务,完成质量的标准化评价和管理,提升效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围绕标准化要求开展各项管理业务,比如,原材料检测、施工过程监控、成品验收等环节。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可以对施工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标准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稳定性,还能显著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标准化管理使得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益。由此可见,实施标准化的要求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方向,它对于提升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的基础建设和基础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以,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强化质量监管的工作,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与成本,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更为仔细的考量,更好的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促进水利水电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海周.试论如何实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8).

[2]罗宁.水利水电工程坝体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人民黄河, 2022(S01):044.

[3]王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 2023, 8(6):226-228.

作者简介:李育平 1990年3月26日 女 陕西省渭南市 汉族 本科 中级工程 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