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5
/ 2

农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

邓琳,尹鹏熙

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云南 保山 678300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包括化肥和农药管理、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随后进行了生态农业建设措施的简要总结,包括技术创新与推广、资源循环利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参与和农民培训。通过整合有效措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走向更大的成功,生态农业建设可以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措施研究

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集约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妥善解决环境问题,有效遏制环境恶化,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1化肥和农药管理

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投入品,但过量使用会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1]。化肥和农药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1)精准施肥和农药使用: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施肥和用药更加科学和高效。通过土壤测试和作物营养诊断,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同时,采用精准喷洒技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农药用量和喷洒次数。(2)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不仅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3)病虫害综合防治(IPM):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和蔓延的方法。通过农艺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的有机结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2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能够解决水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使农业生产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1)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通过精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采用地表覆盖、深耕等措施,减少土壤蒸发和水分流失。(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中产生的肥料、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可以通过科学施肥和用药、建立生态缓冲带、改善农田排水系统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流失和扩散。(3)灌溉水质管理:合理利用再生水和雨水进行灌溉,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赖,减轻水资源压力。同时,加强灌溉水质监测和管理,防止污染水体进入灌溉系统,保护水资源质量。

1.3土壤保护

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土壤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1)土壤肥力提升:通过轮作、间作和覆盖作物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绿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依赖,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2)防治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表层因风、水等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而流失的现象。通过修建梯田、植被覆盖和建设防风林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3)治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通过控制污染源头,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推广使用无害化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土壤污染。同时,实施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措施,如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恢复土壤健康。

1.4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1)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兼顾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效益的农业模式。通过多样化种植、农牧结合和立体农业等方式,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2)保护自然生境:保留和恢复农田周边的自然生境,如林地、湿地和草地等,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建设生态廊道,连接分散的自然生境,促进物种的交流和基因流动。(3)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控制农业害虫和病害的一种方法。通过引入和保护天敌,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措施

2.1技术创新与推广

技术创新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绿色农业技术包括:(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农业害虫和病害的方法。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2)生态种植技术:生态种植强调多样化种植和合理轮作,避免单一作物大面积种植导致的病虫害问题和土壤退化。推广间作、套种和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作物抗逆性[2]。(3)智能农业技术:智能农业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应用智能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系统,可以优化资源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2.2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原则。利用方式包括:(1)秸秆还田: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料来源,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2)沼气发酵: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业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不仅可以生产清洁能源——沼气,还可以生成优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和环境污染。(3)堆肥和绿肥:通过堆肥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生成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种植绿肥作物,如苜蓿和紫云英,可以固氮并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肥田作用。

2.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要点包括:(1)节水灌溉:推广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显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技术,则会充分缓解农业生产的用水压力。(2)农田道路:建设和维护良好的农田道路,方便农机作业和农产品运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储藏和运输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储藏和运输设施,如冷库和保鲜运输设备,减少农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4社会参与和农民培训

社会参与和农民培训是生态农业推广的重要环节。有效做法包括:(1)生态教育和宣传:通过电视、网络和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生态农业理念和知识,提高社会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支持。(2)农民培训: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提升农民的生态农业意识和技能。组织生态农业技术讲座、实地观摩和技术咨询,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3]。(3)合作社和协会: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协会,促进农民的合作与交流。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应继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和新措施,集中多方力量,共同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优化生态农业的建设效果,充分保障粮食安全,为行业转型、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等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婷.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研究[J].棉花科学,2024,46(01):149-151.

[2]肖娟,彭传东,周有祥,等.松滋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植保,2023,(04):5-9.

[3]王贺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生态农业建设[J].河北农机,2023,(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