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医院 福建漳浦 363200
【摘要】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患者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给予非特异性腰痛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4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对疼痛数值评分量表(NRS)和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估量表(JOA)评分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R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NR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NRS评分和JO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减轻患者非特异性腰痛的症状,提高核心肌群抗疲劳能力及双侧多裂肌功能的平衡。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非特异性腰痛,患者
下腰痛(LBP)是一组以下背部、腰腿、骶髂关节、髋关节疼痛为特征的疼痛综合征,常伴有腿痛、麻木和乏力。主要累及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及椎间盘的病变。全球有大约9.2%的人口受到影响,其中11%~12%的人口为残疾人。非特异性腰痛(NSLBP)是下腰痛的主要类型,其不能检出确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且不能通过检查明确其病因,占下腰痛的85%以上[1]。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是骨科和康复科的常见病。核心肌肉稳定训练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下腰痛治疗的方法。可强化核心肌群维持脊柱稳定,从而缓解疼痛。本研究旨在通过疼痛数值评定量表(NRS)和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估量表(JOA)评分,评价核心肌肉稳定性训练对患者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
选择我院骨科一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9.25±6.16)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3-74岁,平均年龄为(58.58±6.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参与者都提供了参与研究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腰部疼痛,疼痛部位在肩胛角以下和臀部以上,伴或不伴下肢放射性疼痛,NRS评分小于5分;(2)无全身性疾病或特异性阳性影像学表现;(3)心理因素没有使疼痛扩大或延长。
排除标准:(1)NRS得分大于5;(2)膝关节以下放射性疼痛或明显器质性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3)妊娠、全身性疾病、肿瘤、脊柱侧凸和其他已知的下腰痛原因;(4)其他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如先天性椎管狭窄、脊椎滑脱、脊柱前移);(5)有腰椎骨折、外伤或下肢手术史。
2.2.评估方法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NRS和JOA 下腰痛评分评估。NRS评分调查和分配如下:0:无疼痛;小于3:轻度可耐受疼痛;4-6:可耐受疼痛,但影响睡眠;7-10:剧烈疼痛,无法忍受。JOA 下腰痛评分由日本骨科协会制定,包括主观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膀胱功能。[2]
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仅观察组进行核心肌肉稳定性训练。健康教育包括提高防护意识,尽量避免出现不正确的腰部姿势,控制体重,在家定期进行下腰部锻炼,必要时佩戴腰带。干预组的核心肌肉性训练包括: 1.仰卧位桥接练习;2.俯卧位背部伸展运动;3.在横向位置进行桥接练习;4.交替以俯卧姿势举臂和腿;5.仰卧位瑞士球桥接练习。[3]
核心稳定练习示例:(A)仰卧位桥接练习;(B)俯卧位背部伸展运动;(C)横向姿势的桥体练习;(E)交替以俯卧位进行手臂和腿的抬起;(F)仰卧位瑞士球桥牌练习。
观察组参与者采用核心稳定训练计划,每周5天,持续4周,共20次。练习设计为5组,每组重复8~10次,休息时间间隔设定为组间5秒,每组练习1分钟。每次训练持续约60分钟,从10分钟的热身开始,到最后的5分钟放松结束。
2.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测量资料用均数SD表示。两组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治疗前后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经双侧检验P <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1.结果
对照组2例失访。干预前两组患者NRS评分、JOA 下腰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NRS评分和JOA 下腰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后的NRS评分和JOA 下腰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P <0.05,表1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和JOA 下腰痛评分
对照组 | 观察组 | ||||||
基线 | 预后 | P1 | 基线 | 预后 | P1 | P2 | |
NRS评分 | 3.44±1.14 | 2.50±1.20 | t=6.26 P=0.00 | 3.33±1.08 | t=9.99 P=0.00 | t=3.60 P=0.00 | P=0.00 |
JOA评分 | 18.44±1.65 | 20.67±1.57 | t=-6.38 P=0.00 | 18.72±1.96 | t=-9.39 P=0.00 | t=-5.44 P=0.00 | P=0.00 |
干预4周后,两组NRS评分和JOA 下腰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NRS评分和JOA 下腰痛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JOA =日本骨科协会,LBP =下腰痛,NRS =数字评定量表,P1=组内比较的P值,P2=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的P值。
非特异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下腰痛,会影响患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能是由于维持脊柱稳定的椎旁肌疲劳所致,尤其是腰椎这些肌肉需要长期维持收缩,以保证脊柱的稳定和躯干的运动。长时间站立或异常体征可能会加重肌纤维的疲劳。到目前为止,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非常有限,包括硬床垫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和适当的镇痛药。[4]前期研究显示轻度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重度患者,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本研究发现,接受核心肌肉稳定性训练的患者相较仅接受康复教育的患者改善明显许多。由此,我们认为,核心肌肉稳定性训练是下腰痛的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核心肌肉稳定性训练可以强化腰椎旁肌(如直立脊肌、多裂肌等),维持脊柱稳定,从而缓解疼痛。因此,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非特异性腰痛的症状,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新,舒适,方凡夫,等.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椎位置觉 与腰肌耐力、疼痛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 (7):820-823.
[2]陈晓.针刺配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及对 NRS、JOA 评分的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0):114-116.
[3]刘芳,敖丽娟. 核心肌稳定性训练对腰痛康复治疗的意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231-234.
[4]晏圣松 ,王 廷 ,等. 非特异性下腰痛 近 1O年保守治疗研 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