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城县乡(镇)防办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8
/ 2

浅谈江城县乡(镇)防办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李廷发

江城县水务局  江城县665900

摘要:乡(镇)防办作为防汛抗旱组织机构的最基层单位,承担着落实各项防汛抗旱任务的重要职责。防办能力体系建设的现状与组织机构不健全、预案体系不完善、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通过组织机构建设、预案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来加强乡(镇)防办能力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防办;能力建设;江城县

1引言

江城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国土总面积3544km2,辖5个镇2个乡,2个居委会,48行政村,5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56万人。县境内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起伏大,切割深。低纬山区南亚、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沛,区域单点暴雨频发,干湿季分明,江城县历来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1990年以来先后遭受了“1994.6.28”、“2003.8.26”、“2006.10.9”、“2014.7.21”、“2012.9.16”洪水灾害和2009-2011年三年冬春连旱、2019-2020两年冬春连旱灾害。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江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在乡(镇)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的协同配合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确保了全县的重要江河、水库等水利设施的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了全县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现状与问题

200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关心下江城县防办能力建设有了一定提高。一是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措施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以来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投入运行后对洪水和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成效显著。二是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编制了水库度汛方案以及县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三是防办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建立了部、省、市、县、乡五级视频会商系统和水库、堤防资料信息库,使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城县防汛抗旱能力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

2.1组织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

目前,江城县的乡(镇)未正式成立专门的防汛抗旱办公室(防办)机构,只是在汛期成立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作为临时机构。这种临时性的安排导致了“汛期搭班子、汛后散摊子”的现象。汛期一过,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就解散,相关的防汛抗旱工作也随之搁置,无法持续有效地开展。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使得防办机构和人员编制难以落实。

2.2预案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尽管江城县在县、乡(镇)两级层面已经初步建立了防汛抗旱预案体系,但该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现有的预案体系覆盖面不广,缺乏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具体预案,特别是在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突发水旱灾害方面,预案内容不够全面;现有预案种类单一,未能涵盖所有可能的灾害情景。例如,针对特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等特定灾害类型的预案较为缺乏;预案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很多预案在实践中难以执行,缺乏明确的应对措施和操作流程,导致在突发灾害发生时,难以迅速有效地应对;预案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执行标准,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2.3人员不稳定,缺乏专业人才

乡(镇)防办人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是当前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乡(镇)防办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需要同时处理多项工作,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防汛抗旱工作。此外,人员岗位调动频繁,进一步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现有的防办人员大多缺乏系统的水利专业知识和防汛抗旱经验,难以有效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乡(镇)防办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难以提升,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防汛抗旱任务。

2.4投入不足,工作条件较差

乡(镇)防汛抗旱办公室(以下简称防办)的工作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具体表现在无单独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设备等硬件条件也十分简陋,这不仅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还削弱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整体效能。此外,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普遍偏少,无法满足应急情况下的需求。这种现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

3对策与建议

3.1健全组织机构,核定编制

为了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建议成立乡(镇)防办,并与水务站合署办公。根据各乡(镇)的人口数量、水利工程数量以及防汛抗旱任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防办的人员编制,建议定编2—4人。人员的选用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可以从现有编制人员中挑选熟悉本地防汛抗旱基本情况和水利工作的人员,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用,从而确保防办拥有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过硬的队伍。

3.2完善预案体系,落实责任

实践证明,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是防止和减轻洪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结合江城县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形式,不断完善防御特大暴雨、单点性强降水、山洪地质灾害等情况下的人员转移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转移的责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对县、乡(镇)、村三级的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确保各级预案相互衔接、全面覆盖。同时,要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此外,还应强化预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将预案落实情况作为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预案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3.3健全队伍,加强管理

在防办队伍建设中,应保留原有经验丰富的水务员,同时择优录用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防办队伍中。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将有力促进防办的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了充分调动防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实行目标管理,将工作绩效与考核挂钩,推行奖优罚劣的管理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机制。

3.4落实经费,强化保障

为了保障防办的正常运转,需要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乡(镇)防办业务经费纳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保障防办的日常工作所需。同时,应加大防汛抗旱经费的投入,确保用于水毁工程修复、应急度汛项目修复、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消耗物资购置等方面的资金充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总之,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能真正提高乡(镇)防办的工作条件和效能,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4结语

江城县乡(镇)防汛抗旱办公室作为防汛抗旱工作的基层单位,其能力建设关系到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当前,乡(镇)防办在组织机构、预案体系、人员稳定性和经费保障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制约了整体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为此,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预案体系、加强队伍管理、落实经费保障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乡(镇)防办的能力建设,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建议包括:成立乡(镇)防办并合理确定编制,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预案的操作性和执行力,保留并充实防办队伍,实行目标管理,落实乡(镇)防办的经费保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江城县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谢胜虎.湖南省防办能力建设简议[J].中国防汛抗旱,2016(2):90—92.

[2]罗小云.江西省防汛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15(6):77—80.

[3]杨卫忠.加强防办能力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J].中国防汛抗旱,2008(3):12—15.

[4]孙又欣,何少斌.湖北省防办机构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08(3):16—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