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51-5p在骨折愈合方面的作用。方法建立标准的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模型(郑州大学动物中心),基因芯片分析血浆miRNA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miRNA与靶基因配对,并寻找相关的靶通路。细胞实验验证miR-151-5p对成骨细胞(大鼠颅骨提取)的影响。最后,再次建立骨折愈合模型,给予miR-151-5p模仿物和抑制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主要蛋白的表达。正态分布数据应用student-t检验,miRNA数据应用Benjamini & Hochberg方法进行比对。结果在大鼠骨折模型血浆结果显示miR-151-5p在骨折愈合7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比7 d为58.16±8.17比201.40±7.23,F=25.09,P<0.01),GSE93083数据集中骨折患者miRNA-151-5p表达量较健康组明显升高(骨折患者比健康人为12.25±0.17比12.00±0.19,t=2.446,P<0.0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51-5p的靶基因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M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以及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文献分析富集结果提示,miR-151-5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实验提示miR-151-5p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增值活性,并抑制成骨细胞TGF-β通路表达。骨折愈合模型中,miR-151-5p模仿物PLCG1(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3.99±2.06比10.36±2.87,q=4.596,P<0.05)和MAPK8(miR-151-5p模仿物比抑制物组为4.93±1.543比17.49±5.328,q=4.533,P<0.01)较抑制物组显著增高。结论miR-151-5p是通过TGF-β参与骨折愈合的早期调控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微小RNA(miRNA,miR)-345-5p对成骨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iRNA芯片寻找差异表达miRNA。pLVX-IRES-ZsGreen1质粒构建miR-345-5p过表达载体,建立过表达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过表达变异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生长曲线实验对比3组细胞增殖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5-5p与Smad1基因相互作用。构建miR-345-5p+空质粒、对照RNA+空质粒、对照RNA+Smad1质粒和miR-345-5p+Smad1质粒组,在大鼠成骨细胞内验证miR-345-5p与Smad1基因的相互作用。采用Student-t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生信分析提示miR-345-5p在骨折中的高表达,Smad1为其调控分子。将miR-345-5p质粒导入大鼠成骨细胞,CCK-8提示miR-345-5p质粒较miR-345-5p变异体质粒(48 h:q=7.453,P<0.01,72 h:q=15.34,P<0.01)及空白质粒(48 h:q=6.963,P<0.01,72 h:t=12.68,P<0.01)成骨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强。生长曲线显示转入miR-345-5p质粒的成骨细胞48 h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q=3.814,P<0.05),72 h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iR-345-5p变异(q=11.010,P<0.01)和对照组(q=10.410,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345-5p可降低野生型Smad1-3’端非编码区(3’UTR)质粒组荧光素酶的活性,细胞实验证实miR-345-5p显著降低大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生长曲线,过表达Smad1后成骨细胞的活动和生长曲线得到恢复。结论miR-345-5p通过调控Smad1分子调控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参与骨折的愈合。
简介: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时代背景下我国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多岩土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领域中,岩土工程的数量与质量逐渐取得了新的进展与突破。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作为整个作业中的基础性环节,一定要确保基坑开挖的质量与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措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基坑开挖过程中,一定要设计有效的支护措施,从而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基坑开挖工程。本文通过对岩土工程中基坑支护的作用和设计进行分析,对岩土工程中的基坑支护的设计问题和设计要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给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的工作人员一定的借鉴,从而推动我国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男性患者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前瞻性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分为3组,吸烟患者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吸烟患者术中不应用氨甲环酸以及不吸烟患者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纳入标准为,中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年龄60~80岁男性;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术前1年以上吸烟史,未戒烟;对照组无吸烟史或戒烟1年以上。排除标准为,双侧同时行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无严重并发症;术前无影响凝血疾病;术前无影响凝血药物应用史;无氨甲环酸过敏;无膝关节感染。所有患者由同一主任医师行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患者在切皮前及假体装入后给予1.0 g氨甲环酸静滴。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术前术后凝血指标、术后静脉血栓事件及并发症。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吸烟与不吸烟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后术后Hct水平较均显著高于不应用氨甲环酸组患者(吸烟+氨甲环酸0.36±0.05,单纯吸烟组0.30±0.08,单纯氨甲环酸组0.35±0.10,t1=1.819,P1<0.01,t3=2.469,P3<0.05),且术后Hct变化值(吸烟+氨甲环酸0.12±0.02,单纯吸烟组0.18±0.05,单纯氨甲环酸组0.10±0.07,t1=7.047,P1<0.01,t3=5.882,P3<0.01)和Hb变化值[吸烟+氨甲环酸(45.5±12.0) g/dL,单纯吸烟组(55.0±8.4) g/dL,单纯氨甲环酸组(41.5±12.2) g/dL,t1=4.102,P1<0.01,t3=5.764,P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吸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661.80±358.11) ml,t1=2.319,P1<0.05,t3=2.914,P3<0.01]、隐性失血量[(451.51±389.73) ml,t1=2.782,P1<0.01,t3=3.947,P3<0.01]及计算的总失血量[(1 113.31±729.33) ml,t1=2.678,P1<0.01,t3=3.518,P3>0.05]均显著高于吸烟+氨甲环酸[术后引流量(500.82±254.11) ml,隐性失血量(261.22±187.73) ml,总失血量(752.03±442.82) ml]和单纯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463.13±240.34) ml,隐性失血量(197.21±119.14) ml,总失血量(660.35±362.48) ml],术后输血的概率也显著增高(吸烟+氨甲环酸7/33,单纯吸烟组18/22,单纯氨甲环酸组8/32,χ12=0.704,P1<0.01,χ32=5.698,P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患者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显著的减少出血量和输血的概率,未显著增加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