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徐州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72例进行巢氏病例对照研究。生后第4~5天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将符合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诊断标准的早产儿纳入hsPDA组,按照1∶2匹配非hsPDA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早产儿基本特征,检测血常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²检验进行数据的组间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和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hsPDA组24例(男16例),匹配对照组48例(男30例)。hsPDA组≥Ⅱ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7%(16/24)比27%(13/48),χ²=10.422,P=0.001]。hsPDA组血小板压积和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0.002 1±0.000 9比0.002 8±0.000 9、0.21±0.10比0.32±0.07,t=-3.043、-5.093,P=0.004、<0.01),血小板平均体积大于对照组[(10.3±2.4)比(9.2±2.0) fl,t=2.713,P=0.033]。其他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及诱导剂(胶原、肾上腺素和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低和血小板压积低是早产儿发生h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25、3.994,95%CI:1.305~15.689、1.143~13.958)。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具有预测早产儿发生hsPDA的中等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9,最佳预测界值为0.245,敏感度为0.67,特异度为0.86)。结论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和血小板压积低是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发生h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价值中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 H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2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2,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及对照组(n=40,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采用LSD-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6 h、24 h血气分析指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暂停次数等临床疗效,各种并发症及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RDS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气分析组内比较结果:两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6 h、24 h的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及PaO2/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P/F),均分别较本组早产儿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6 h、24 h的PaO2及P/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指标,PaCO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3.0 d (1.0,18.0)d,5.5 d (3.0,21.0)d,4例(9.5%),10例(23.8%),3例(7.1%),6.0次(3.0,21.0)次,均显著短于、低于、少于对照组的7.0 d (2.0,22.0)d,10.0 d (4.0,28.0)d,11例(27.5%),19例(47.5%),12例(30.0%),15.0次(4.0,28.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鼻损伤、腹胀及头部塑形发生率等无创呼吸支持相关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RDS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及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其氧合,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并且减少鼻损伤、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