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这个星期的阅读课和学生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干城市小文人的诗歌。一个中年以降的旧人和十数个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新鲜孩子争论戴望舒、何其芳、林庚的诗歌那种“三月小病”式的轻愁有没有意义。是啊,我们的想象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应该是革命、反抗、流血和呐喊的时代,尔等浅斟低唱曾经被目为觉悟不高阶级立场不正确。

  • 标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纪录片 散文 精神 九十年代 阶级立场
  • 简介:作为台湾新生代作家的代表,简女贞所有的散文展示了一种漂泊和放逐的行走的生命观。现实中,从乡村走向都市,幻想中,从都市梦游回乡村,简女贞散文所昭示的心灵历程,在20世纪散文写作中,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个案。本文通过对简女贞散文的研究,揭示其生命观和心灵史,并对其大众传媒时代的写作策略予以考察。

  • 标签: 生命观 心灵史 大众传媒 汉语写作
  • 简介:把顾彬这组散文(《鼠与酒》《酒壶杂忆》《饮中国白酒之艺术》《足球与白球》)和他今年在《青春》第三到十二期连载的《翻译与死亡》《白酒与诗歌,瓶子和空虚》《美》《老房》等)对读,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散文的作者都抹去放在一起读,你还能肯定地说这两组散文都是出自同一个作者顾彬之手吗?这两组散文,《青春》这一组,据主编育邦说是顾彬用汉语书写的,而《美文》上的这组则有不同的四个译者——四个译者译出了四种不同文风的“汉语世界的顾彬”。看来真的如顾彬自己所说,译者是“第二作者”。如同顾彬说葛浩文的翻译创造了“国外的莫言”,这四个译者也创造了“汉语世界的顾彬”,而且一下子就是四个。我曾经说过,翻译成汉语的域外文学其实是另外一种汉语写作。好在顾彬自己懂汉语,不只是懂,而且能够使用汉语娴熟地写作。

  • 标签: 顾彬 散文 汉语书写 中国白酒 《青春》 汉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