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的中国观念是中国国际理论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一个方面。国际的中国观念要求充分利用法学理论的观点,并采用国际关系与国际的跨学科研究,寻求适当的国际认识。就当前而言,中国适于采取一种尊重现实、基于现实的国际观念,并进而探求这种观念的理论阐释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国所宜采取的现实主义国际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和思考国际存在时秉持务实求实的精神,在国际关系的情境中准确而科学地认知国际,避免过于乐观的理想主义迷思,也要避免国际虚无主义,不能将国际仅仅看成没有确定性的实证道德;二是分析国际问题吸收和借鉴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观点,认识到国家权力与权力体系对于国际发展变化的核心作用。通过确立国际的现实主义观念,可以加深中国国际的理论化程度和实践针对性,并进而为形成国际治的中国理论创造条件。

  • 标签: 国际法 观念 中国 理论 实践
  • 简介:国际的遵行机制是关系到国际体系存在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传统法学理论对于国际遵行机制的解读大多基于对国家和国际性质的抽象分析,自然法理论、实证法理论、社会连带学派和纯粹法学派得出了差异很大甚至相互矛盾的答案。国际关系理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则更注重分析国家在规则面前的态度及其动因,具有更大的启示性。基于不同的理论方法,国际遵行机制应当从引导国家树立相容的利益观念和改善国际的价值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国际法 遵行机制 国际关系理论 国家利益 国家法价值结构
  • 简介:国际虽为天下之公器,但无往不具有民族文化之特征。国家的立场与理论是国际良性发展的基础。当代世界国际组织化、宪政化的客观趋势使得展示中国国际理论具有可能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逐渐提高、在政治经济上的影响逐渐加强,导致了对于国际话语权和理论的需求,而这与国际中国理论的实际欠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鉴于中国通过国际律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并且通过学术积累初步形成了自身研究的根基,所以有可能通过理论界的自觉努力,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界的制度性沟通而构建中国国际的特色理论、形成中国国际实践的鲜明立场;与此同时,需要在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制度设计、行为方式、语言的国际沟通、系统互动等各方面为形成中国国际理论进行努力。

  • 标签: 国际法 中国理论 构建 路径
  • 简介:研讨中国特色国际理论的必要性,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国际观,也就是认识和分析国际的妥当方式、看待和审视国际的正确心态。国际观有多个维度,从国家立场、国家利益、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可以作这样的论断:不唯可以拥有一国特色的国际理论,而且,国际源自国家实践,国家的单边、双边、多边等不同层面的实践,还构造了具有一国或者区域特色的国际原则和规范。理由在于,首先,国际通过大量的单边行为、双边条约、多边条约以及一些很可能是少数国家所遵行的习惯的方式碎片化地存在。

  • 标签: 国际法理论 中国特色 法学研究 国家立场 转型 国际法原则
  • 简介:新时代中国国际治思想是在21世纪中国自身在世界格局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世界逆全球化双重趋势的促动之下而形成的制度思想与文化观念。这种国际治思想从传统的中国理念文化中脱胎而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思想和国际认知有清晰的继承关系,但又汲取了世界各国关于国际的优秀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酝酿成一种彰显中国特色、维护中国利益、促进世界进步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以独立平等为底线和起点,以文明多样共存为交往原则,以公正有效为行为方式,以互利共赢为最终目标,鲜明反映而且主动引领国际社会状态的新格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方案,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 标签: 国际法 国际法治 法治思想 新时代 中国智慧
  • 简介:中国国际学的双维主流化要求中国国际学在中国法学界和全球国际学界两个系统中进入主流视野。这是基于中国国际地位与学术进步的历史进程,基于国际学当前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而确立的新时代发展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际研究领域有很大扩展,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研究课题不断迈向前沿,研究水准逐渐提升,在很多领域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中国国际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认真审视和反思,特别需要从理论争点和实践困境入手,得出真正具有洞见价值的解释和具有指引意义的建议和方案。国际学双维主流化的提升路径应当提纲挈领、突破要点。其中,人的因素核心在于倡导敬业精神;研讨论题的关键在于坚守实事求是,研究方法的要点注重实证分析。同时,也必须强调国际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与观念充分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有效配合、良性互动。由此在中国法学界和全球国际学界书写国际的中国范式。

  • 标签: 中国 国际法学 双维 主流化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理论在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可促使国际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在以经济全球化为引领的全球化浪潮中,国际主权的概念面临着多重挑战。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为确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本质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中国几代领导人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国际治在中国的国际学界蔚然兴起并逐步深化,成为国际领域的主流话语。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并受到了学术界的初步支持。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际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法治 和谐世界
  • 简介:国际关系中是否存在超越国家确立、参与、同意的规则之外的标准与规范,是一个自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之初就存在的争论。这种超越人定规则(实证法)的规范一般被称为自然。从历史发展的实际经历与世界存续的理论逻辑而言,这种自然不仅应当存在,而且也真实地存在过、存在着。国际关系中的自然对于认识人类社会的演进规律,对于判断与规制国家的立场与行为,对于解释国家的兴衰命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国际关系中的自然在内容上并不是绝对的、固定不移的,而仅仅是相对的。它并不是一套精确的规律,而是一个相对的阂值;它随着时空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和人们的认识进化而形成的观念集合;同时,它在实施的进程中也存在着柔性和时间延续的特征。然而,尽管国际关系中的自然是一种相对的规则,也不能完全忽视它的存在,必须充分相信此种自然国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摆正国家的位置,确立妥当的国际发展战略。

  • 标签: 自然法 国际关系 国际法 国家发展战略
  • 简介:2007年3月起开放签字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是联合国体系在保护人权领域的最新努力。与以往的多数人权条约一样,《残疾人权利公约》列举了具体权利、构划了报告体制,同时通过任择议定书设计建立一套来文制度。这意味着在国际人权上又添加了一套体制。虽然从权利保护发展本身看,这一公约的出现丰富了联合国体系的人权保护内容,但是从国际治的理念上看,它是国际不成体系的特征的继续与延伸,本质上不仅无益于国际治的完善,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国际维护人权各个环节的成本。现阶段有必要考虑将包括人权、环境等领域的规范进行编纂,将相应机构进行整合,以推进国际治的目标。

  • 标签: 《残疾人权利公约》 联合国 残疾人 人权 国际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