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分别采取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诊断结果。结果:CT平扫检出率为83.75%,CT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为97.50%,CT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准确率高,可以很好的检出疾病,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高分比率CT肺结节疾病的CT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节疾病患者,均实施高分比率CT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对患者的疾病种类、病灶情况等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结果:在结节疾病类型分析方面,恶性结节:原位癌占比为34.00%、微浸润癌占比为17.00%、浸润性癌占比为8.00%,良性结节中:肺结核球占比为18.00%、肺错构瘤占比为9.00%、肺炎性假瘤占比为5.00%、肺淋巴瘤占比为8.00%、支气管囊肿占比为1.00%。结论:使用高分比率CT在肺结节疾病患者的CT临床诊断中,可以更好的从峰值以及动态曲线等对患者的结节病变情况进行判断,并且其影像学表现更好,值得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随机抽选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MRI检测,实验组应用CT检测。结果: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结果为46例,检出率90.19%;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结果为49例,检出率96.07%,实验组的检出率略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检测,其检出率较高,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入选的7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患者作为为对照组,脑肿瘤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和脑灌注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分别为(15.69±2.85)ml、(26.74±5.17)mL/(100·min)、(0.85±0.36)mL/100g、(0.69±0.42)mL/100g,明显低于对照组(44.96±3.74)ml、(60.75±5.14)mL/(100·min)、(2.96±0.37)mL/100g、(11.05±2.74)mL/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0例心血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7%,较之对照组的78.6%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减小,且观察组的减小幅度更大;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大大改善护理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A型肉毒毒素(BTX-A)100 U注射剂量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对17家三甲医院的OAB患者进行试验。本研究分为核心试验阶段和扩展试验阶段。核心试验阶段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疗效不满意或不耐受;可自主排尿的患者。排除标准:过敏体质;严重的心、肾、肝脏疾病;6个月内接受过任何BTX制剂治疗;伴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糖尿病;有出血倾向者。按2∶1的比例将OAB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试验组将100 U的国产BTX-A用10 ml生理盐水复溶,于膀胱镜下分20个点注射入逼尿肌,注射位点分布于膀胱底部(5点)、膀胱三角区(3点)、两侧壁(各5点)及顶部(2点),避开膀胱颈,注射深度为黏膜下肌层。对照组同法注射不含注射用BTX-A的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6、12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每日尿急次数和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主要疗效指标为第6周随访时排尿次数较基线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指标为2、12周两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的变化情况,以及2、6、12周两组患者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每日尿急次数和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较基线的变化情况。治疗后12周记录不良事件。扩展试验阶段纳入标准:①受试者自愿接受BTX-A治疗;②第12周评估时,排尿日记显示每24小时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50%。进入扩展试验阶段两组患者在"第12周访视"时均注射1次100 U的国产BTX-A,然后随访12周,随访指标同核心试验阶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6例,试验组144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47.75±14.20)岁与(46.39±15.55)岁]、性别(男/女:25/117例与10/61例)、病程[0.51(0.08,1.89)年与0.60(0.18,2.2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试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6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2.40(0.70,4.60)次和0.70(-1.00,3.30)次,数据变化率分别为(16±22)%和(8±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4);两组注射前后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注射后2、12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值,试验组分别为2.00(0.00,4.00)次和3.30(0.60,5.03)次,对照组分别为1.00(-1.00,3.00)次和1.70(-1.45,3.85)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12)。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2、6、12周的平均每日尿急次数较基线变化值分别为2.00(0.00,4.30)次和2.40(0.30,5.00)次、3.00(0.30,5.70)次和0.70(-1.30,2.70)次、0.70(-1.30,3.00)次和1.35(-1.15,3.50)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P=0.02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6周的OABSS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1.00(0.00,4.00)分和0.50(-1.00,2.0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7例和34例进入扩展试验阶段,分别有40例和28例完成扩展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12、14、18、24周的平均每次排尿量较基线变化值分别为-16.60(-41.60,-0.60)ml和-6.40(-22.40,13.30)ml、(-35.67±54.41)ml和(-1.76±48.69)ml、(-36.14±41.51)ml和(-9.28±44.59)ml、(-35.85±43.35)ml和(-10.41±40.29)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6,P=0.012,P=0.016)。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残余尿量增加(试验组27例,对照组3例)、排尿困难(试验组21例,对照组6例)、尿路感染(试验组19例,对照组6例)、膀胱颈梗阻(试验组3例)、血尿(试验组3例,对照组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试验组3例)等。除核心试验阶段两组的残余尿量增加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试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和3例残余尿量增加,其中仅试验组1例残余尿量>300 ml,所有患者残余尿量随注射后时间延长而改善或消失。结论膀胱壁注射国产BTX-A可减少OAB患者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降低平均每日尿急次数、降低OABSS、增加平均每次排尿量,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录2021.3——2023.3期间,我院肿瘤内科患者,共计81例,按照糖皮质激素用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评价组间疗效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中剂量和高剂量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的效果相当,P>0.05,而在局部水肿、颅内高压的疗效方面,中剂量和高剂量的有效率均高于低剂量,P<0.05。低剂量、中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相当,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高剂量治疗,低、中剂量治疗安全性较高,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治疗工作中,将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剂量控制在40mg/d(以甲泼尼龙计),不仅仅能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且在保障用药安全性方面亦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