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调整完善生育和各项服务保障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对全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简要分析。

  • 标签: 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科学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侧皮质下脑卒中半球间同位脑区经胼胝体结构连接变化与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招募34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43例健康人并采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利用高分辨经胼胝体纤维束模板(trancallosal tract template,TCATT)计算并比较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通往半球间同位脑区(包括感觉运动区、前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的32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进一步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FA比率(FA ratio,rFA)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U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半球间同位脑区的32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在中矢状面区域的FA值均降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29条(不包括直回、中央旁小叶和内侧眶回的同位脑区经胼胝体纤维束)。这29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在中矢状面区域的FA值与rFA (CST)、FM-UE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卒中组rFA (CST)与FM-UE评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596,P=0.0004)。结论本研究证实皮质下脑卒中的胼胝体微结构受损与病灶同侧CST损伤密切相关。继发性跨半球结构连接损伤对皮质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

  • 标签: 脑卒中 弥散张量成像 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 同位脑区 皮质脊髓束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究脑卒中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扩散定量指标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37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的DTI数据,运用概率性纤维束成像追踪出健康被试的CST,获得健康对照组CST模板。基于健康对照组的CST模板测量两组被试双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进一步计算两组被试FA比率(FA ratio,rFA)、FA不对称性(FA asymmetry,FAasy)、MD比率(MD ratio,rMD)和MD不对称性(MD asymmetry,MDasy),用这六个扩散参数相关指标来评估脑卒中患者CST完整性损伤,并与患者“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rFA显著降低(分别为t=-15.775,t=-11.111,P<0.001),FAasy显著增高(t=9.473,P<0.001);而MD、rMD显著增高(分别为t=9.553,t=7.733,P<0.001),MDasy显著降低(t=-8.941,P<0.001);病灶对侧CST的FA和MD均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病程及病灶大小与各扩散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38;r=0.479,P=0.003;r=0.343,P=0.038;r=0.482,P=0.003),FAasy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53,P=0.032;r=-0.490,P=0.002)。分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相较于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FAasy与“手+腕”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更加相关(分别为Beta=-0.353,P=0.032; Beta=-0.490,P=0.002)。结论基于健康对照组CST模板测得的FA相关指标能反映CST结构完整性。FAasy与“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手腕部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探究太极拳零基础者在太极拳不同学习阶段的脑功能活动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变化。材料与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对18名太极拳零基础被试在太极拳学习初期(2周)和学习14周进行同样内容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然后分别计算前后两个不同时间点被试的全脑ReHo值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太极拳学习2周比较,太极拳学习14周被试右侧梭状回的ReHo值显著增高,而右侧小脑和左侧顶上小叶的ReHo值显著降低(AlphaSim校正P<0.05);其中右侧小脑的ReHo的变化值与太极拳技能评分的变化值呈显著负相关(r=-0.507,P=0.032)。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太极拳学习2周被试的右侧颞中回、右侧前扣带回的ReHo值与太极拳技能评分的变化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8、0.818,P<0.01),而左侧枕下回及右侧颞上回的ReHo值与太极拳技能评分的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r=-0.474,P<0.05;r=-0.824,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太极拳学习技能水平的提高,被试的静息态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变化,反映了相关脑区可塑性。另外,太极拳学习初期某些脑区的ReHo值对太极拳技能学习效果有一定的潜在预测作用。

  • 标签: 太极拳 局部一致性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多元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质下脑卒中后手运动相关脑区正负网络连接的变化及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18例单侧皮层下脑卒中患者和18名性别、年龄完全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检查。以左侧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对应病灶侧)内与手运动功能相关的区域为感兴趣区,基于体素水平的全脑功能连接方法分析手运动相关的正网络和负网络;进一步基于感兴趣区水平的功能连接方法分析正负网络内和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变化;最后,将卒中患者异常的功能连接指标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卒中组与病灶侧M1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的脑区均在负网络内;而显著小于对照组的脑区均在正网络内;卒中组正负网络内和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降低;且病灶侧M1与负网络内同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系数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735,P<0.01)。结论脑卒中后与手运动相关脑区的正负网络连接强度均下降。尤其是卒中组大于对照组的功能连接可能并非意味相关脑区的“功能代偿”,而是反映了手运动相关脑区之间的负性功能连接降低,这将更有利于深入理解脑卒中神经作用机制并为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初级运动皮质 功能连接 静息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