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探讨椎动脉起始位置与穿出颈椎横突孔高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颈上胸部CTA检查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图像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骨质和血管重建,观察双侧椎动脉的起源、走行及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对于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者,根据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分为C4、C5、C6组,每组随机选取10例分别测量右侧椎动脉起始位置至右侧颈总动脉起始的距离(L1)和右侧甲状颈干的距离(L2),以L1/(L1+L2)×100%计算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结果480例患者中,457例(95.2%)双侧椎动脉起源位置正常,均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另23例(4.8%)起源异常,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9例、左侧颈外动脉1例;右侧椎动脉起源于右侧颈总动脉3例,且均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0例患者中,405例(84.4%)双侧椎动脉经C6横突孔穿出;另75例(15.6%)穿出高度异常,其中左侧34例,经C3、C4、C5、C7横突孔穿出的分别有1、4、24、4例,直接入枕骨大孔1例;右侧41例,经C3、C4、C5横突孔穿出的有1、14、26例。椎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的占比最高(19/20),且多数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异常(18/19);右侧椎动脉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3),且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均异常(3/3)。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96.7%(445/460)的左侧椎动脉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正常,92.0%(439/477)的右侧椎动脉穿颈椎横突孔高度正常。3组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4组:(24.3±2.1)%、C5组:(47.9±6.6)%、C6组:(77.7±1.7)%,H=20.178,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位置异常时,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多异常。右侧椎动脉的起始相对位置越靠近右侧颈总动脉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越高;而越靠近右侧甲状颈干,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越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对hUMSCs进行培养,以不同浓度黄连素(分4组:对照组即0 mg/L组、50 mg/L组、100 mg/L组和200 mg/L组)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记录,并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神经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经黄连素诱导72 h,细胞呈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且80%以上细胞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NSE、GFAP。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神经样细胞分化率随时间变化情况为,200 mg/L组阳性细胞率在诱导48 h即可达峰值,高于100 mg/L组和50 mg/L组[(81.4±5.8)%比(50.4±4.7)%比(3.6±2.3)%,F=25.8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诱导72 h后明显下降,阳性表达细胞出现漂浮凋亡;100 mg/L组阳性细胞率在诱导72 h达到峰值,高于200 mg/L组和50 mg/L组[(87.7±4.6)%比(57.7±7.7)%比(14.3±5.3)%,F=24.8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表达可持续维持3 d,诱导120 h后仍高达(85.2±5.0)%;50 mg/L组阳性细胞率一直相对较低,在诱导6 d达到峰值,低于100 mg/L组、高于200 mg/L组[(15.8±6.5)%比(64.5±6.6)%比(8.3±4.0)%,F=22.5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素体外可诱导hU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浓度为100 μg/ml时诱导最为明显,且存活时间最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探讨椎动脉起始位置与穿出颈椎横突孔高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颈上胸部CTA检查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图像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骨质和血管重建,观察双侧椎动脉的起源、走行及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对于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者,根据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分为C4、C5、C6组,每组随机选取10例分别测量右侧椎动脉起始位置至右侧颈总动脉起始的距离(L1)和右侧甲状颈干的距离(L2),以L1/(L1+L2)×100%计算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结果480例患者中,457例(95.2%)双侧椎动脉起源位置正常,均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另23例(4.8%)起源异常,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9例、左侧颈外动脉1例;右侧椎动脉起源于右侧颈总动脉3例,且均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0例患者中,405例(84.4%)双侧椎动脉经C6横突孔穿出;另75例(15.6%)穿出高度异常,其中左侧34例,经C3、C4、C5、C7横突孔穿出的分别有1、4、24、4例,直接入枕骨大孔1例;右侧41例,经C3、C4、C5横突孔穿出的有1、14、26例。椎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的占比最高(19/20),且多数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异常(18/19);右侧椎动脉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3),且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均异常(3/3)。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96.7%(445/460)的左侧椎动脉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正常,92.0%(439/477)的右侧椎动脉穿颈椎横突孔高度正常。3组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4组:(24.3±2.1)%、C5组:(47.9±6.6)%、C6组:(77.7±1.7)%,H=20.178,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位置异常时,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多异常。右侧椎动脉的起始相对位置越靠近右侧颈总动脉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越高;而越靠近右侧甲状颈干,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