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分析脉络转移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与脉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脉络转移癌患者21例(21只眼)作为脉络转移癌组,纳入同时期确诊的脉络血管瘤患者46例(46只眼)作为脉络血管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肿瘤及其相邻正常眶内组织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of 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比较脉络转移癌与其相邻眶内正常组织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脉络转移癌与脉络血管瘤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鉴别脉络转移癌和脉络血管瘤的效能。结果脉络转移癌的IMAX大于眶内正常组织,RT、TTP、mTT小于眶内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脉络转移癌组IMAX小于脉络血管瘤组,RT、TTP、mTT小于脉络血管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IMAX、RT、TTP及mTT鉴别两种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95%CI=0.666~0.884)、0.970(95%CI=0.896~0.996)、0.729(95%CI=0.607~0.831)、0.992(95%CI=0.931~1.000),敏感性分别为71.7%、95.7%、76.1%、95.7%,特异性分别为85.7%、90.5%、66.7%、95.2%。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脉络转移癌与脉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及mTT在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脉络膜转移癌 脉络膜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的弹性评分法及应变率比值法在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7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黑色素瘤患者25例(25只眼)[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48±12)岁]及同期就诊的脉络血管瘤患者25例(25只眼)[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7±13)岁]。对脉络黑色素瘤、血管瘤患者患眼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利用5分法对病变组织的硬度进行弹性评分,并测算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两种方法在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脉络黑色素瘤患者的弹性评分为2、3、4、5分者分别为3、8、13、1例,脉络血管瘤患者的弹性评分为2、3分者分别为18、7例。脉络黑色素瘤弹性评分高于脉络血管瘤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0.77)分与(2.28±0.46)分比较;t=6.694,P<0.01]。脉络黑色素瘤及脉络血管瘤应变率比值分别为42.97±15.83及12.21±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2,P<0.01)。以弹性评分3分作为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弹性评分法临界点,弹性评分法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72.0%,AUC为0.80(95%可信区间:0.663~0.900,P<0.01);以21.67作为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应变率比值临界点,应变率比值法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2.0%,AUC为0.92(95%可信区间:0.808~0.978,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脉络黑色素瘤与脉络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可发挥一定作用,其中应变率比值法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弹性评分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6-680)

  • 标签: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血管瘤 诊断,鉴别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MD应用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HMD患儿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预后,两组均未出现死亡例数,且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D行全面护理干预可提升临床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对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具积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全面护理干预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02-0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双绒毛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 DCTA)三胎妊娠孕中期行不同减胎术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孕中期行减胎术的51例DCTA三胎妊娠孕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减胎术的指征,分为预防组(39例)和治疗组(12例),每组再根据不同的减胎方法分为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减胎术组(保留双绒毛双胎)、氯化钾-单组(氯化钾心脏注射减胎保留单绒毛单胎)、氯化钾-双组(氯化钾心脏注射减胎保留单绒毛双胎)。比较预防组和治疗组组内及组间流产率、分娩孕周、出生体重、胎儿宫内死亡、新生儿死亡等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结果(1)治疗组减胎手术孕周大于预防组[(18.5±3.1)与(15.0±2.3)周,t=-4.209,P<0.001];预防组中RFA减胎手术孕周大于氯化钾-单及氯化钾-双组[(17.2±1.6)与(13.8±1.5)、(12.7±1.0)周,t值分别6.630和3.875,P值均<0.05]。(2)预防组减胎术后流产率低于治疗组[10.3%(4/39)与5/12,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活产儿比例高于治疗组[85.7%(48/56)与10/18,χ2=5.640,P=0.018]。预防组中氯化钾-单组无出生体重<1 500 g,组内不同减胎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同减胎方法活产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FA组高于氯化钾-双组(6/6与1/6,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5)。2组中3种不同减胎方法的流产率、分娩孕周、出生体重、<32周分娩、足月分娩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母胎并发症中,预防组和治疗组的RFA组与氯化钾-单组均未发生单绒毛双胎并发症和围产期死亡。2组中共5例(10个胎儿)行氯化钾心脏注射减胎保留单绒毛双胎,其中4个胎儿流产,3个胎儿宫内死亡、无新生儿死亡,3个胎儿活产;预防组发生选择性生长发育受限1例(两胎活产),治疗组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一胎儿宫内死亡,另一胎活产)。结论无论是预防性减胎还是治疗性减胎,RFA减胎术保留双绒毛双羊膜囊双胎及氯化钾减胎术保留独立胎盘单胎妊娠结局相当。

  • 标签: 妊娠,三胎 妊娠减少,多胎 射频消融术 氯化钾 注射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