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国产软环成形术与DeVegar成形术在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DeVegar成形组和国产软环组,每组30例,DeVegar成形组采取DeVegar成形术治疗,国产软环组采取国产软环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情况、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情况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比较和术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软环成形术与DeVegar成形术在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中的疗效相近且国产软环成形术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国产软环成形术;DeVegar成形术;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efficacyofdomesticsoftringformingandDeVegarinthetreatmentofthree-point-valveregurgitation.MethodsfromAugust2015toJuly2013,threepatientswith60casesofthe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DeVegarforminggroupanddomesticsoftringgroup,30casesineachgroup,theDeVegargroupwastreatedbyDeVegar.Thedomesticsoftringgroupwastreatedbysoftring.Resultsthegeneralinformationofthetwogroupswe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cardiaccolorDopplerultrasoundexamination,heartfunctionclassification,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thetwogroups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beGforeandaftersurgery.ConclusiontheclinicalefficacyofdomesticsoftringformingandDeVegarinthetreatmentofthreecasesofincompleteclosureoftheflapissimilarK,eyanwdotrhdsecomplicationsareless,and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threepointvalveregurgitation;domesticsoftringforming;DeVegarforming;curativeeffect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13-02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延迟表现资料,观察高危因素影响。方法:统计时间选定2022年5月~2023年12月,于期间筛选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共计90例,建立全身麻醉收集围术期有效数据。按照“是否发生苏醒延迟”将患者分成两组,命名苏醒延迟组(30例)、非苏醒延迟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围术期相关资料,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判断患者麻醉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BMI、高血压、心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而相较于非苏醒延迟组患者,苏醒延迟组患者年龄、贫血、ASAⅢ级明显更高(P<0.05)。两组术中复合硬膜外麻醉率无差异(P>0.05);而相较于非苏醒延迟组,苏醒延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均明显更高(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差异指标中年龄、ASAⅢ级、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属于影响苏醒延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手术麻醉时间长、高龄、术中出血等均会增加全身麻醉下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延迟风险,以ASA级别过高、年龄、麻醉和手术时间是影响苏醒的独立高危因素。
简介:目的:分析妇产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情况,并作一对比。方法:选择2011年1—6月间妇产科I、II类手术病历23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3年1—6月妇产科I、II类手术病历230份作为干预组;分析2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降至干预后的40%,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率也由干预前的15.22%上升至72.41%;干预前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均有较好的控制。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区域分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07例患者,根据手术标本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分为分拣组(123例)和未分拣组(184例)。结果分拣组淋巴结总检出数目、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较未分拣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74±13.08)枚比(16.80±4.87)枚,t=9.381,P<0.001;(25.65±13.25)枚 比(16.04±4.87)枚,t=8.979,P<0.001];分拣组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较未分拣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2.28)枚 比(0.76±1.34)枚,t=1.589,P=0.113]。分拣组共52例发生转移,其中10例出现跳跃转移现象。分拣组跳跃转移与非跳跃转移患者的肿瘤位置、TNM分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淋巴结区域分拣提高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总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淋巴结的检出数目,保证了分期的准确性,明确了阳性淋巴结位置以及跳跃转移情况,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ICG荧光显影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普外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4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时间2023/1~2023/12。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对照组术中采用普通腹腔镜技术,观察组术中则采用ICG荧光显影技术。比较两组区域淋巴结和切缘阴性率、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快速康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区域淋巴结和切缘阴性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ICG荧光显影技术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手术效率、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胸腔镜下经左心房二尖瓣入路心肌切除术(thoracoscopic transmitral myectomy,TTM)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磁共振共同评估患者心室壁肥厚范围及二尖瓣形态和功能,在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行心肌切除术,总结手术方法并分析术后早期手术效果。结果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病区单一术者共完成TTM 15例。经术前影像学评估后发现:6例(40.0%)室间隔肥厚局限于基底段,9例(60.0%)合并左心室中部室间隔肥厚;2例(13.3%)术前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心肌切除后,二尖瓣处理如下:11例(73.3%)患者行前叶扩大,3例(20.0%)患者为直接缝合前叶至二尖瓣环,1例(6.7%)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室间隔穿孔、残余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主动脉中位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0(116.0,147.0)min、184.0(158.0,227.0)min、22.0(9.0,26.0)h、3(2,7)天、9(7,14)天。全组无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1例(6.7%)患者因A3区撕裂于术后3个月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明显(术前对随访),分别为[(19.3±3.3)mm对(8.9±4.4)mm(P=0.001)]和[(90.8±23.2)mmHg对(8.9±4.4)mmHg(P<0.001)](1 mmHg=0.133 kPa);随访无患者残存SAM现象;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患者数量由12例(80.0%)下降至1例(6.7%)(P<0.001)。结论对于手术指征合适的HOCM患者,TTM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良好地暴露室间隔(尤其是中部)梗阻部位、消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SAM相关二尖瓣反流。术中应仔细处理二尖瓣前叶,减少因补片大小或缝合导致的残余二尖瓣反流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经二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胸腔镜经二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的10例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52.0±16.4)岁(范围:18~68岁),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Ⅱ预测手术病死率[M(IQR)]为1.78%(1.20%)(范围:0.96%~4.86%)。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Wilcoxon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室间隔最大厚度、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等超声心动图指标,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室间隔穿孔或心脏破裂。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发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再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卒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室间隔厚度减小[(10.3±1.7)mm比(22.1±4.0)mm,t=-10.693,P<0.01],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降低[12.3(11.5)mmHg比(81.7±21.1)mmHg,Z=-2.805,P<0.01;1 mmHg=0.133 kPa],有效解除了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结论胸腔镜经二尖瓣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可获得较好的早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重建及打印技术指导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个性化三维重建和打印技术指导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的28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51.1±14.0)岁(范围:18~72岁),术前将心脏增强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于心脏数字模型的左心室长轴面上标记垂直于各节段室间隔的短轴面方向,并于相应的短轴面上测量室间隔厚度。预测切除心肌的厚度并利用具象化的数字模型确定切除范围,并可视化二尖瓣和乳头肌异常。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预测切除室间隔心肌的长度、宽度、厚度及体积与实际切除室间隔心肌的长度、宽度、厚度及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无永久起搏器植入、再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卒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有效解除。三维重建预测切除心肌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与实际切除心肌的长度(R=0.65,95%CI:0.37~0.82,P<0.01)、宽度(R=0.39,95%CI:0.02~0.67,P<0.01)和厚度(R=0.82,95%CI:0.65~0.92,P<0.01)均呈正相关。预测切除心肌的体积与实际切除心肌的体积呈高强度正相关(R=0.88,95%CI:0.76~0.94,P<0.01)。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心肌厚度与实际切除室间隔心肌的体积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52,95%CI:0.19~0.75,P<0.01)。随访(14.4±6.8)个月(范围:3~22个月),无患者死亡,1例患者因心房颤动再次入院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术。结论个性化三维重建及打印技术能将心内结构可视化,并通过预测切除心肌的厚度、体积及范围指导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共5例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改良迷宫手术,全为男性,中位年龄56(51)岁。全组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5.2(4)mmHg[0.6916(0.532)kPa],全组无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4例患者成功转窦性心率。随访16.98(12.88)个月,心电图示4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胸腔镜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既能有效解除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也能有效治疗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