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除和腹腔手术治疗肿瘤最大径为2~5 cm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肿瘤表面情况、生长方式、病变起源等因素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为胃间质瘤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因胃间质瘤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切除(切除组137例)或腹腔手术治疗(腹腔手术组164例)的301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表面有无凹陷(肿瘤表面黏膜局部下陷深度>5 mm)、是否不规则(肿瘤表面表现为非半球形或非椭圆形)、有无溃疡,肿瘤部位、形状、病变起源、生长方式(腔生长或腔内外生长)、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肿瘤是否整块切除,手术时间、是否出血、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切除组137例胃间质瘤患者中,行内黏膜剥离术85例(62.0%),黏膜挖除术9例(6.6%),全层切除术42例(30.7%),隧道法黏膜肿物切除术1例(0.7%)。切除组和腹腔手术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危险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胃间质瘤患者中分别有1、49、26、2例肿瘤表面有凹陷、溃疡、不规则,不同危险度分级肿瘤表面有无凹陷、是否不规则、有无溃疡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P=0.011)。切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低于腹腔手术组[86.1%(118/137)比100.0%(164/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P<0.001),但切除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手术组,且住院总费用低于腹腔手术组[分别为90.0 min(62.5 min,150.0 min)比119.5 min(80.0 min,154.2 min)、3 d(3 d,4 d)比5 d(4 d,7 d)、3 d(2 d,4 d)比4 d(2 d,6 d)、11 d(10 d,14 d)比16 d(12 d,20 d)、7 d(6 d,9 d)比9 d(7 d,11 d)、(38 211.6±10 221.0)元比(59 926.1±17 786.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6、-7.12、-4.44、-6.89、-5.92,t=-13.24;均P<0.05)。切除组术后腹痛和术后其他较重并发症(休克、呼吸衰竭、肺栓塞、胃轻瘫等)发生率均低于腹腔手术组[16.8%(23/137)比27.4%(45/164)、0.7%(1/137)比4.9%(8/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8、0.043);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出血、发热、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除组呈腔生长、起源于固有肌层病变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腹腔手术组[分别为19.5%(25/128)比32.6%(45/138)、12.6%(12/95)比31.4%(37/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6、10.42,P=0.016、0.001)。切除组和腹腔手术组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0(0/137)比2.4%(4/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129)。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为2~5 cm的胃间质瘤,切除安全、有效,优于腹腔手术治疗,但对于肿瘤表面有凹陷、溃疡、不规则、呈腔内外生长倾向的病变建议选择腹腔手术

  • 标签: 胃间质瘤 内镜切除 腹腔镜 伊马替尼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014年8月—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直径≤12 mm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切除方式分成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组(EMR-C组,35例)和黏膜剥离术组(ESD组,20例),结果发现:2组手术成功率、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与ESD组比较,EMR-C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12.00 min比28.35 min,P<0.001),平均住院费用更少(21 165.19元比28 400.35元,P=0.004),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近[2.86%(1/35)比0,P=1.000];截至2020年3月,EMR-C组和ESD组复发率分别为28.6%(10/35)和15.0%(3/20)(P=0.418)。提示,对于直径≤12 mm、未侵犯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G-NENs,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治疗均安全有效,但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消化道黏膜肿瘤(直径≥1 cm)行内全层切除术,并采用单钳道对吻缝合法闭合消化道全层缺损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内全层切除术后单钳道对吻缝合技术闭合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所有术后创面成功闭合(100%),未发生术后吻合口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瘤体平均最大长径3 cm(1~7 cm),13例(21%)瘤体最大长径≥5 cm;62例患者平均止血夹应用个数25.7枚(7~78枚),平均手术时间168 min(44~300 min),平均缝合时间63 min(13~211 min);患者术后平均7 d(4~12 d)出院;术后3~6个月复查手术创面均愈合良好。以上结果提示,单钳道对吻缝合方法闭合消化道全层缺损安全、有效、简单、可行。

  • 标签: 缝合技术 对吻缝合 内镜全层切除术 黏膜下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全层切除术治疗长径5~7 cm胃巨大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层切除术或外科手术(包括腹腔及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7 cm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间质瘤的36例病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组9例和外科组27例,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结果围术期指标方面,组中位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外科组(4.0 h比2.0 h,P<0.01),术后禁食时间明显短于外科组[(4.55±0.88)d比(6.22±2.24)d,t=-2.15,P=0.03],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外科组[(6.88±1.26)d比(10.03±2.90)d,t=-3.13,P<0.01],术后第1天腹痛视觉模拟评分中位评分明显低于外科组(3分比6分,P<0.01),术后第3天腹痛视觉模拟评分中位评分亦明显低于外科组(1分比3分,P<0.01),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组[(5.5±1.47)万元比(7.3±2.43)万元,t=-2.11,P=0.04]。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为11.1%(1/9),高于外科手术组的7.4%(2/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全层切除术治疗长径5~7 cm胃巨大间质瘤是安全和有效的,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优势,但如何缩短手术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巨大间质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 简介:摘要2017年6月—2019年9月,5例良性重度幽门狭窄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全覆膜支架置入新技术治疗,5例均成功完成幽门处全覆膜支架置入,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造影剂通过顺利。5例患者于术后1~3 d开始进流食,进食后均无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出现,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营养状态获得明显改善。4例于术后3~4个月行支架取出术;余1例于术后3个月发现支架移位至胃,取出支架后观察幽门口略狭窄,行球囊扩张术+黏膜切开术。随后5例继续随访3个月,均无症状反复及再狭窄。以上结果初步证实,全覆膜支架置入新技术治疗良性幽门狭窄安全、有效。

  • 标签: 幽门狭窄 良性幽门狭窄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高危险因素,尝试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经病理确诊的421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术后狭窄者89例(狭窄组)、未发生术后狭窄者332例(非狭窄组)。通过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发生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通过Lasso算法将独立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Nomogram模型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应用Bootstrap完成内部验证以避免模型过拟合。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病理、浸润深度、标本中位长径、标本中位短径、黏膜环周缺损范围、固有肌层损伤与发生术后食管狭窄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黏膜环周缺损范围≥1/2环周(与<1/2环周比较:P<0.01,OR=48.453,95%CI:11.288~207.983)、固有肌层损伤(P<0.01,OR=4.671,95%CI:2.283~9.557)和纵向长径≥50 mm(与<50 mm比较:P=0.008,OR=2.741,95%CI:1.299~5.785)是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asso算法将以上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Nomogram模型,原始模型的C-index为0.934(95%CI:0.909~0.959),经过100次Bootstrap内部抽样验证后C-index为0.931,该模型预测概率和实际观察概率吻合度较好。结论黏膜环周缺损范围≥1/2环周、发生固有肌层损伤和病灶纵向长径≥50 mm是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高危险因素,以上3个指标作为预测因子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的预测效果较好,有助于对术后食管狭窄高风险患者建立提前干预的标准方案。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诺模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和贲门缩窄术(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 ligation,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RMS或ECCL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0例行ARMS(ARMS组),28例行ECCL(ECCL组),比较两种术式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0%,ECC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RMS组[(8.43±1.59)min比(34.05±12.35)min,t=-9.227,P<0.001]。术后2个月随访,ECCL组和ARMS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9.3%(25/28)和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42),ECCL组GERD Q评分低于ARMS组[(6.24±1.22)分比(7.35±1.79)分,t=-2.400,P=0.023]。术后1年随访,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GERD Q评分,以及DeMeester评分和pH<4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MS和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但ECCL短期疗效更具优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对比研究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贲门缩窄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治疗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RAT组和腹腔阑尾切除术(LA)组,每组30例。结果本组6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与LA组相比,ERAT组术后进食时间早[(6.8±2.0)h比(12.3±2.0)h,t=-10.636,P<0.001]、住院时间短[(3.2±1.3)d比(5.0±1.3)d,t=-5.360,P<0.001]、住院费用低[(6 990±1 451)元比(12 132±1 508)元,t=-13.45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AT组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7~2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阑尾炎复发率为6%。L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结论ERA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非复杂性阑尾炎的方法,术后阑尾炎复发率很低。

  • 标签: 阑尾炎 胃肠内窥镜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经口内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POEM治疗并定期随访的22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传统POEM治疗100例,Liu-POEM治疗60例,简化POEM治疗60例,O-POEM治疗3例,对比这4种术式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这4种POEM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且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Eckardt评分均≤3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POEM、Liu-POEM和简化POE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POEM相比,Liu-POEM和简化POEM手术时间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OEM手术时间最短,无皮下气肿。所有患者术后无复发。结论这4种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具有较好疗效,Liu-POEM和简化POEM相比传统POEM具有操作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对于既往有外科手术史、反复球囊扩张、POEM术后复发等黏膜粘连而无法建立黏膜隧道的患者,可考虑O-POEM作为补救治疗。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