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动态对比增强征象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应用,研究其影像学特征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4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的T1WI、T2WI、ADC、动态对比增强MR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等;并与1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non-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NIPA)进行比较,观察两者在MR征象、ADC值和T1WI、T2WI图像上的肿瘤/白质信号强度比值和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强化峰值时间、平均强化速率方面的差异。所有病例术后复查MR增强扫描以及相关激素表达水平,用来评估预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IPA影像学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Knosp分级、ADC值在IPA与NIPA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44、21.818、28.596,t值分别为5.869、11.720,P值均<0.05)。T1WI、T2WI和增强不均质信号大部分发生于IPA组(P<0.05),IPA呈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的双期强化特征,鞍内瘤体与海绵窦侵袭性瘤体强化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1信号强度、扩散受限、双期强化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两者的比值和ADC值与IPA瘤体质地呈明显相关性。IPA中全切除9例(19%),次全切除25例(53%),部分切除13例(28%)。术后治愈9例(19%),症状改善29例(62%),缓解6例(13%),未愈3例(6%)。术后进行药物治疗7例,放射辅助治疗15例。术后随访7~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复发8例(17%)。IPA肿瘤质地不同,其手术全切/次全切除率、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需要辅助治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nosp分级、肿瘤大小、T2WI瘤体/白质比值与IPA复发有关(P值均<0.05)。结论通过MR、弥散加权成像征象分析肿瘤在蝶鞍区的分布、形状、大小、ADC值及信号差异,有助于诊断IPA。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特征可以早期判断IPA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通过影像征象评估肿瘤的质地,从而更好地评估IPA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 标签: 垂体瘤 侵袭性 磁共振成像 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 后患者 导尿管气囊压迫切口的优点及 对其实行围手术期护理, 提升之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抽选我们医院在 2016-2018年接诊的 2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择的研究对象都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采用压迫切口的形式,分析在护理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通过研究表明,此次研究的护理模式具有很好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共有 23 名研究对象在护理之后,没有出现其它病症,在七天到十五天之间完成了出院,其它两名研究对象出现了其它病症,但是通过治疗,病情也逐渐消失并且完成出院。 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运用 导尿管气囊压迫切口 这一护理模式, 使得护理效果更佳,能够减少出现其它病症出现的概率, 此次研究的护理模式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 导尿管气囊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