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骨缺损在骨科较为常见,通常是由于创伤、感染或骨肿瘤导致。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技术、带血管蒂骨移植、骨搬移技术和Masquelet技术。Masquelet技术是一种创新的、两阶段骨重建治疗方法,在骨缺损处放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间隔物会诱导新组织形成,称为"诱导膜"。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通常比带血管骨瓣移植或Ilizarov技术更可取。尽管Masquelet技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临床成功率,但是目前对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仍然知之甚少,并且很少开发出膜诱导的动物模型。本文全面回顾了有关膜诱导动物模型的文献,并且对Masquelet技术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CT 检查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 CT 表现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5 月收治的 80 例胸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行 X 线平片检查,研究组行 CT 扫描技术,观察两组诊断结果。 结果:研究组肺挫伤检出率 100% ,液气胸检出率 91.67% ,肋骨骨折检出率 94.74% ,对照组肺挫伤检出率 81.82% ,液气胸检出率 76.92% ,肋骨骨折检出率 75.00% ,研究组胸部创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临床胸部创伤诊断中 CT 扫描技术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 X 线平片检查,该诊断技术可有效为临床急救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扫描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 86例,对其多层螺旋 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层螺旋 CT的诊断率,并对急性胰腺炎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 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 CT检查发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65例( 75.6%),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21例( 24.4%)。多层螺旋 CT检查急性水肿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与病理诊断及腹膜穿刺检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高达 100%。依据 Balthager分级标准进行分类,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 61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 25例,轻型组与重型组血流量( BF)、血容量( BV)参数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扫描能够准确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骨科创伤患者中选取 64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32例)和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 32例),对比两组患者等待Ⅱ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待Ⅱ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 12±3) d、( 1.1±0.2)次、( 17.1±4.1) d、( 20.3±7.1) d、( 7535.2±1462.5)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术后感染具有显著作用,有效缩短患者等待Ⅱ期手术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和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弹性成像(ElastPQ)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对肝脏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8例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和患者基础资料将患者分组:左心衰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50~58岁;右心衰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43~85岁;全心衰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4~86岁。另取各项基础资料与病例组相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之前均无肝脏疾病损害史)。所有受检者均用Elast PQ技术检测肝脏弹性模量值,行常规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对各组间肝脏弹性模量值及其他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心衰组的肝脏弹性模量值升高,右心衰组及全心衰组弹性模量值升高则更为显著[分别为(4.2±0.9)kPa、(6.1±0.8)kPa、(10.1±4.3)kPa、(12.3±4.8)kPa],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04,均P<0.05);与左心衰组比较,右心衰组及全心衰组肝脏弹性模量值也升高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右心衰组比较,全心衰组弹性模量值也有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3,P<0.05)。结论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地评价慢性心衰对肝脏产生的影响。中重度慢性心衰患者的肝脏弹性模量值普遍较正常人增高,以右心衰和全心衰增高最为显著,虽然左心衰患者肝脏的常规二维超声表现正常,但肝脏弹性模量值较正常人却仍有增高。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治疗中双层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 与单纯换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患者 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换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双层 VSD 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以及后期手术方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换药次数更少( P<0.05 ),伤口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更短( P<0.05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后期直接缝合愈合率更高( P<0.05 ),皮瓣转移术治疗率更低( P<0.05 )。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迟发严重感染治疗中双层 VSD技术应用效果优于单纯换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在内镜挽救性手术治疗侵犯颈内动脉的复发性鼻咽癌(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rna,rNPC)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侵犯颈内动脉并行内镜下鼻咽部扩大切除术的rNPC患者83例,其中男60例,女23例,年龄27~77岁。将增强MRI显示病变与颈内动脉间距≤1.8 mm设为颈内动脉受侵的标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颈内动脉处理策略及生存预后,并评价颈内动脉栓塞技术的有效性。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并使用对数秩检验比较差异性。结果83例rNPC患者中,rT2、rT3和rT4期患者分别为13、38和32例,1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前进行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的患者37例(44.6%),其中2例因球囊闭塞试验(balloon occlusion test,BOT)阳性先行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后行颈内动脉栓塞。手术切缘阳性患者比例为24.1%(20/83),其中rT4期患者及颈内动脉未栓塞患者具有更高的手术切缘阳性率(P值分别为0.001、0.043)。所有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5%和26.7%。此外,颈内动脉栓塞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无肿瘤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未栓塞组患者(69.1%比27.8%,P=0.003;33.9%比18.9%,P=0.018)。仅2例(2/37,5.4%)患者行患侧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后出现脑梗死并发症。结论术前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可用于治疗侵犯颈内动脉的rNPC患者,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患者生存率,是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