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8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2例,女542例;年龄60~99岁[(80.0±8.0)岁]。按照ASA分级将患者分为四组:Ⅰ级23例(2.8%),Ⅱ级380例(46.7%),Ⅲ级389(47.8%),Ⅳ级22(2.7%)。分别比较四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及1年病死率。对术后1年死亡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四组患者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SA分级的提高,患者年龄逐渐增高,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比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P均<0.01)。Ⅳ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59%(13/22),依次为Ⅲ级31.4%(122/389)、Ⅱ级17.6%(67/380)、Ⅰ级4%(1/23)(P均<0.01)。Ⅳ级患者术后30 d、1年病死率分别为32%(7/22)、64%(14/22),Ⅲ级患者分别为4.6%(18/389)、17.0%(66/389),Ⅱ级患者分别为3.4%(13/380)、12.1%(46/380),Ⅰ级患者分别为0、4%(1/23)(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高龄、冠心病、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ASA分级、麻醉方式和住院时间与术后1年内死亡相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127例(15.6%)术后1年内死亡,年龄(OR=1.037,95%CI 1.007~1.068)、ASA分级(Ⅱ级OR=1.851,95%CI 1.238~14.386;Ⅲ级OR=2.092,95%CI 1.266~16.482;Ⅳ级OR=15.368,95%CI 1.626~145.283)、住院时间(OR=1.038,95%CI 1.015~1.061)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差,ASA分级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1年病死率密切相关。高龄、ASA分级Ⅱ、Ⅲ、Ⅳ级、住院时间长是髋部骨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ASA分级能够作为不良预后的评估工具,及早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时机选择对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8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272例,女542例;年龄为60~99岁,平均79.9岁;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将患者分为全身状态好(ASA分级Ⅰ、Ⅱ级,403例)和全身状态较差(ASA分级Ⅲ、Ⅳ级,411例)两类,每类患者根据是否在入院后48 h内手术再分为2组: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分别比较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和1年死亡率、术后1年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等。结果在全身状态好的患者中,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0%(0/94)]、术后1年死亡率[5.3%(5/94)]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患者[4.2%(13/309)、14.2%(44/309)],住院时间[(9.6±5.2)d]显著短于晚期手术组患者[(12.3±5.9)d]、术后1年ADL评分[75(70,85)分]显著高于晚期手术组患者[70(60,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身状态较差的患者中,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42.2%(35/83)]显著高于晚期手术组患者[30.5%(100/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0 d和1年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若患者身体状态好,可尽快实施手术;若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能一味强调早期手术,需评估身体状态后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 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19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4例,女27例;年龄18~60岁,平均46.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7例,高空坠落伤55例,重物砸伤30例,摔伤9例。损伤节段:颈髓损伤98例,胸髓损伤52例,腰髓损伤19例,圆锥损伤22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61例,B级52例,C级38例,D级40例。将收缩压低于90 mmHg,心率低于60次/min定义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其中35例为低血压组,156例为非低血压组。观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致伤原因、骨折类型、脊髓损伤节段、ASIA分级、血压、心率、合并损伤及住院时间。应用单因素分析模型观察各因素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筛查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可疑相关因素,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患者均为颈髓和胸髓损伤,在98例颈髓损伤患者中,26例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7%;在54例胸髓损伤患者中,9例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17%,均为T5节段及以上损伤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致伤原因、骨折类型、是否有合并损伤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脊髓损伤节段、ASI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髓损伤节段(OR=0.185,95%CI 0.081~0.424)和ASIA分级(OR=0.108,95% CI 0.048~0.244)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显著相关(P<0.01)。结论脊髓损伤节段与ASIA分级是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脊髓损伤节段越高,脊髓损伤程度越重,越容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低血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1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活动性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 533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其中1 432例肺结核,男920例,女512例,平均年龄(37±14)岁;101例肺外结核,男60例,女41例,平均年龄(35±13)岁。同期选取1 445例在该院体检者为健康对照,其中男882例,女563例,平均年龄(37±20)岁。运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两组的IL-1β基因rs1143627、rs1143623、rs16944及rs2853550基因型,比较两组人群SNP等位基因频率差异。进一步分层比较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病患者rs1143627 T>C(-3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随机选取53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其中男32例,女21例,平均年龄(37±15)岁,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后的高分辨率CT检查及评分,分析各SNP等位基因与结核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能有效检测4个SNP位点基因型。在4个SNP位点中,仅-3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活动性结核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活动性结核组rs1143627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53.3%(1 634/3 06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8.7%(1 407/2 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0;95% CI为1.09~1.33;P=0.001 6)。其他3个SNP等位基因频率在活动性结核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1143623 G等位基因频率为59%(1 821/3 066)和60%(1 732/2 890),rs16944 G等位基因频率为51%(1 574/3 066)和52%(1 499/2 890),rs2853550 T等位基因频率为64%(1 964/3 066)和65%(1 875/2 89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肺外结核病患者-31位点T等位基因的频率(62.9%,127/202)显著高于肺结核病患者(52.6%,1 507/2 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3;95% CI为1.13~2.05;P=0.005)。高分辨率CT评分结果显示抗结核治疗前携带rs1143627 TT、TC、CC基因型患者的高分辨率CT评分分别为26.6、13.9和13.3分,抗结核治疗2年后,携带rs1143627 TT、TC、CC基因型患者的高分辨率CT评分为14.7、6.6和5.4分,表明携带rs1143627 T等位基因的肺结核患者病情更为严重。结论IL-1β基因-31位点T>C的SNP与活动性结核易感性相关,其T等位基因为结核易感基因,且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更易患肺外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