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并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45例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 ,对其均实施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显效32例,治疗有效 11例,治疗无效 2例,治疗有效率为( 95.56%);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 120.02±20.10) mL、( 33.64±4.86) %和( 60.28±9.08) mL;本组中有 1例出现便秘, 1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4.44%)。 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时,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治疗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转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3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体积、体质量指数、收缩压、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转入前是否行血肿清除手术、ICU期间是否行计划外手术等]。根据其在ICU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135例患者中共有13例(9.6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2例未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血栓组与未发生血栓组在入院时GCS评分、血肿体积、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转入前是否行血肿清除手术以及ICU期间是否行计划外手术、是否使用止血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水平、ICU期间计划外手术为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68,95%CI:1.147~3.043,P=0.012;OR=1.004,95%CI:1.000~1.008,P=0.037;OR=0.019,95%CI:0.001~0.446,P=0.014);ROC曲线显示3项因素联合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P=0.000),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6.72%。结论高体质量指数、高D-二聚体水平及行计划外手术的急性脑出血患者ICU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更大,在临床治疗中应高度警惕此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