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性护理对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糖尿病患儿作为本次医学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择42例患儿并再次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21例患儿,一组为对照组21例患儿。对照组中的21例患儿接受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的21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干预。将两组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将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的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结果进行比对后,发现观察组中的21例患儿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其血糖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观察组中的21例糖尿病患儿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看到患儿的血糖控制效果较为理想,利于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平稳控制血糖,减轻患儿生活负担,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2月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3—4月住院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依据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制订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内、出院后3个月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回收有效问卷51、54份。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依从性、监测依从性、足部护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依从性、监测依从性、足部护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3个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功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和治疗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中国≥65岁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风险预测工具。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08/2009年至2014年和2012年至2017/2018年3 742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对基线未患CKD的1 055人追踪2次肾功能结局,使用Lasso方法筛选预测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工具实现模型可视化。采取bootstrap 1 000次重复抽样的方法进行内部验证,并使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80.8±11.4)岁。经过4 797人年随访,262例(24.8%)研究对象发生CKD。年龄、BMI、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退休金或保险、高血压、血尿酸、血尿素氮、TC和基线肾小球滤过率因素纳入6年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校正C指数为0.766。校准曲线显示预测CKD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在高风险组中一致性较高,但在低风险组人群中一致性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较好,列线图可作为可视化工具用于中国≥65岁老年人的6年CKD发生风险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1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QOL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TNF-α与I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毛囊型汗孔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西京皮肤病医院确诊的8例毛囊型汗孔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发病年龄6 ~ 67岁,男6例,女2例,均无明显发病诱因,发病至确诊时间6个月至20年不等。患者皮损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直径较小(< 1 cm)且长期存在的红褐色圆形斑丘疹或斑块,附少许或无鳞屑。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4例行皮肤镜检查,均显示角栓全部发生于毛囊开口处。8例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相似:表皮厚度大致正常或棘层轻度不规则增生,仅毛囊漏斗部存在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变薄或消失,可见角化不良细胞。6例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切除、外用药物和激光灼烧等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手术切除可治愈原发皮损,但无法预防新发皮损,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结论毛囊型汗孔角化病是汗孔角化病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临床好发于男性,以面部多见,病情缓慢进展,组织病理表现为独特的、仅发生于毛囊口的角化不全柱,诊断需同时结合临床与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