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锥形CT测量分析广东地区正常青年Monson球面半径,探讨个性化测量Monson球面半径的方法,为口腔临床咬合重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体检人群中招募60名广东地区正常青年志愿者[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22.1±2.0)岁(18~26岁)],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锥形CT扫描,对锥形CT数据行三维重建,对重建后模型进行定点、描图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男性和女性Monson球面半径的差异。结果60名正常青年Monson球面半径为(100.72±4.89) mm,男性和女性Monson球面半径分别为(103.48±4.19)和(97.97±3.93) mm,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锥形CT可准确测量Monson球面半径,结果可为平面重建提供参考。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常 Monson球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患者锥形CT影像资料进行定点测量,探讨两类患者之间下颌骨对称性的差异,分析下颌骨对称性与ANB角的相关关系。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骨性Ⅰ类及骨性Ⅱ类患者各30例,采用三维测量软件对初诊拍摄的锥形CT资料进行下颌骨标志点的标定和线距的测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髁突、下颌升支、下颌角、下颌体部的相关指标。结果组内对比:骨性Ⅰ类组中双侧髁突最后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52.76±2.47) mm,右侧:(53.95±2.21) mm,P=0.004]、髁突最侧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59.40±3.31) mm,右侧:(60.79±3.37) mm,P=0.013]、乙状切迹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47.88±2.18) mm,右侧:(48.84±2.54) mm,P=0.012]、喙突点到矢状面的距离为[左侧:(46.59±2.49) mm,右侧:(47.28±2.54) mm,P=0.043]和下颌升支长度[左侧:(57.00±4.50) mm,右侧:(57.97±4.96) mm,P=0.020];骨性Ⅱ类组所有项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测量项目髁突最侧点到矢状面的距离[骨性Ⅰ类组:(1.39±2.88) mm,骨性Ⅱ类组:(-0.16±2.74) mm,P=0.037]、乙状切迹点到矢状面的距离[骨性Ⅰ类组:(0.96±1.95) mm,骨性Ⅱ类组:(-0.15±1.97) mm,P=0.033]和下颌升支长度[骨性Ⅰ类组:(0.97±2.14) mm,骨性Ⅱ类组:(-0.38±2.61) mm,P=0.033],其余项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角点的不对称性与ANB角度呈负相关(r=-0.308,P=0.017)。结论骨性Ⅰ类患者治疗前下颌骨的不对称较骨性Ⅱ类患者更明显,下颌角的不对称性与ANB角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锥形束CT 骨性Ⅰ类 骨性Ⅱ类, 下颌骨不对称性 三维测量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CT技术与MRI技术在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升临床诊断疾病的准确率降低看病时的误诊、漏诊的发生的状况,为临床上的治疗及术前的伤情评估提供科学的依靠证据。实验与方法:选取在单县中心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进行脊柱外伤CT检查与MRI检查的140例患者进行CT与MRI的扫查,扫描完成后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统一把图像交给两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如果遇到诊断意见冲突的时候交给上级医师进行会诊给出参考意见,并对所选取的病理进行损伤检出率的对比。结果:本组140例脊柱外伤的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69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9±1.3)岁,发现在骨性损伤中脊柱骨折140例,CT检出134例(95.71%)、MRI检出128例(91.43%);椎弓骨折106处,CT检出98处(92.45%)、MRI检出78处(73.59%);碎骨片132处,CT检出126处(95.45%)、MRI检出94处(71.21%)。在非骨性损伤中140例患者中韧带损伤CT检出42例(30.00%)、MRI检出86例(61.43%),软组织损伤CT检出50(35.71%)、MRI检出134例(95.71%),另发现椎间盘损伤110处,CT检出62处(56.36%)、MRI检出106处(96.36%),脊髓损伤72处,CT检出44处(61.11%)、MRI检出66处(91.67)。结论:CT检查在骨性损伤(椎弓骨折、碎骨片等)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检查在非骨性损伤(脊髓、软组织、韧带、神经根等损伤)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二者在诊断中各有优势,二者互为补充,临床根据目的、需要进行选择或者联用对患者进行有选择的诊断方法。

  • 标签: CT技术 MRI技术 脊柱外伤 脊柱骨折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青州市人民医院在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六十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医学影像学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MRI和CT检查,分析CT和MRI的影像资料。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CT和MRI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97.67%、94.12%,都明显高于CT的75.00%、76.74%、54.54%(P<0.05)。即MRI检查的各项数据明显高于CT检查。结论:MRI的各种指标远远优于CT,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意义。

  • 标签: CT MRI 急性胰腺炎 诊断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显像在不同危险度分层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价值,以及相较于传统影像对转移灶的检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68Ga-PSMA-11 PET/CT显像的60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4~88岁,中位年龄69岁)的临床及影像数据。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原发灶SUVmax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评分(GS)的相关性。根据D′Amico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类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PSA>20 μg/L与≤20 μg/L,GS>7分与≤7分),用χ2检验评估PET/CT对不同分层患者转移灶的检出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病灶SUVmax的差异。根据PSA和GS将患者分为不同风险组(均小于分层界值为低风险,均大于界值为高风险,余为中风险),对比传统影像学方法(骨显像、CT或MRI),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以及对患者分期的改变情况。结果68Ga-PSMA-11在60例患者原发灶中呈不同程度的高摄取,SUVmax与GS、PSA呈正相关(rs值:0.42、0.38,P值:0.001、0.002)。68Ga-PSMA-11 PET/CT对PSA>20 μg/L组淋巴结及骨转移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1/18和13/18,高于PSA≤20 μg/L组的28.57%(12/42)和35.71%(15/42)(χ2值:6.56、7.56,P值:0.010、0.006),但病灶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1.04、-0.96;P值:0.299、0.337);在GS>7分组与GS≤7分组中,上述2类病灶的检出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4.05%(20/37)与13.04%(3/23),59.46%(22/37)与26.09%(6/23); χ2值:10.09、8.19;P值:0.001、0.004],骨转移灶的SUVmax存在差异(z=-2.02,P=0.044)。在高风险组,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16/17与10/17;P=0.039),改变了25.0%(15/60)的患者的分期。结论PSA和GS影响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在危险度分层为高风险时,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当患者PSA>20 μg/L且GS>7分时,推荐行68Ga-PSMA-11 PET/CT显像进行准确分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和68Ga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图像间接融合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0例同时行mpMRI与68Ga-PSMA PET/CT检查且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中位年龄70(63~79)岁,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中位值8.1(6.8~83.0)ng/ml,前列腺体积45.5(30.0~80.0)ml。mpMRI检查阳性36例,可疑结节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5例,4分19例,5分12例;68Ga-PSMA PET/CT检查阳性32例;mpMRI与68Ga-PSMA PET/CT检查均阳性30例。将患者mpMRI与68Ga-PSMA PET/CT图像导入MIM融合软件,分别勾勒前列腺轮廓和靶区;2种检查均阳性的病例穿刺时,2种影像图像交替与前列腺实时超声界面融合、校准、锁定(属于图像间接融合,简称为PET/CT-MRI),完成靶向穿刺;仅1种检查阳性的病例,以阳性图像引导完成靶向穿刺;完成靶向穿刺后及2种检查均阴性的病例行12针系统穿刺。评估PET/CT-MRI引导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析mpMRI、68Ga-PSMA PET/CT及PET/CT-MRI图像融合阳性患者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以及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50例,诊断前列腺癌31例(62%),其中CsPCa 22例(44%)。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30/38)与62.0%(31/50),P=0.088],对Cs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9%(22/38)与40.0%(20/50),P=0.096],穿刺针数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69/80)与19.0%(114/600),P<0.001]。在mpMRI阳性、68Ga-PSMA PET/CT阳性、PET/CT-MRI图像融合阳性患者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0/36)、90.6%(29/32)和96.6%(29/30);CsPCa检出率分别为61.1%(22/36)、68.8%(22/32)和73.3%(22/30)。m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30/31)、68.4%(13/19)、83.3%(30/36)、92.9%(13/14);68Ga-PSMA PET/CT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3.5%(29/31)、84.2%(16/19)、90.6%(29/32)、88.9%(16/18);PET/CT-MRI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3.8%(29/31)、94.7%(18/19)、96.7%(29/30)、90.0%(18/20)。mpMRI诊断CsP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22/22)、50.0%(14/28)、61.1%(22/36)、100.0%(14/14);68Ga-PSMA PET/CT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22/22)、64.3%(18/28)、68.8%(22/32)、100.0%(18/18);PET/CT-MRI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22/22)、71.4%(20/28)、73.2%(22/30)、100.0%(20/20)。其中PET/CT-MRI的检测效能优于mpMRI(Kappa值为0.737,P=0.031)。结论PET/CT-MRI诊断前列腺癌和CsPCa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优于mpMRI。PET/CT-MRI图像融合引导靶向前列腺穿刺能提高对前列腺癌及CsPCa的检测效能,有助于提高阳性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图像融合 前列腺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