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对于心理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心理是否健康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影响。更有甚者,把心理问题等同于医学上的精神病。在这样的一些传统观念下,心理学方面的教育更是得不到有效重视。体现在教学环节上,学生们从小就少有正确的心理引导。而负担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多注重教材,书本知识,却很少关心学生心理上的发展。更有些教师,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偏爱“优生”并给予更多关注。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而且会给学生的人格发展带来长远的毁灭性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心理暗示,引发学生由内而外的思考和改变,引导其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自我肯定,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外,也可以加强教学互动,使那些对学生整体相对比较困难的学科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易懂。
简介: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给教师的角色赋予什么样的定位呢?总的来说,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了。大学教育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的前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教师应当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教师应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做学生心灵的倾听者、灵魂的引导者和精神生活的关怀者,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支持者和帮助者;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课后要开放自己反思与研究的空间,努力做一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认为教师要具有爱心、耐心,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真正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不仅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