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2015年中国启动了全国性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NHII),以提升医疗服务领域的患者体验。本研究旨在从患者视角提供关于医院服务质量的证据。研究设计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调查覆盖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受访对象。研究地点中国大陆地区117家三级医院。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分析的门诊患者为48 422例,住院患者为35 957例。主要结局指标《中国患者体验问卷》中有6个评价维度的得分,其中5个反映特定医疗服务维度状况,另加1个表示总体情况评分。结果超过80%的受访患者认为诊疗体验较好。2016—2018年,患者体验评分的稳步提升,表明NHII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患者对临床诊疗方面的体验评价较好,而对就诊环境、医患关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体验评价相对较差。医疗机构因素,包括医院所在区域和医院类型,以及调查对象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均是影响中国患者医疗服务体验的相关因素。在门诊和住院服务中,人文关怀均是与总体患者体验评价最为密切的关联因素。结论全国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患者对医疗服务总体评价是正面的。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高以及稳定的就业状况,与正面的患者体验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医疗保障水平越好、医疗服务体系协同性越强,患者体验也就越好。医患关系相关因素在改善患者体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民和就诊中医的患者群体较多的地区,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值得政策层面特别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三级妇幼医院的患者满意度现状、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5次"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三方评估的妇幼医院患者调查结果,对满意度指标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基于第5次评估结果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2021年第5次评估妇幼医院患者总体满意度(门诊94.9%,住院98.0%)较2016年第1次评估(门诊87.8%,住院95.7%)有较大提升。医院属地类别、患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就诊类型、医保类型、就诊医生类别是影响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因素(P<0.05),地方医院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委属委管医院(OR=1.502),转诊患者满意度低于直接收治患者(OR=0.259)。科室、医院地理分区、患者户口类型以及是否因疫情延后诊疗是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因素(P<0.05),内科、外科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低于儿科患者(OR值分别为0.202、0.298),中部地区患者就医满意度高于东部地区(OR=3.311)。结论我国三级妇幼医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整体向好,未来应关注满意度普遍较低的医院环境、人文关怀等非医疗服务维度,进一步改善妇幼医院患者的就医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和提升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的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住院患者调查,对住院流程、费用和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21年第5次评估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98.5%)较2016年首次评估(96.2%)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妇幼机构在区域和机构类型分层比较中提升最为明显。住院患者对膳食满意度的改善不明显,对"医疗费用高""手续办理繁琐"和"等待床位时间长"最为不满。结论2016年至2021年,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持续提高,但非医疗技术类服务仍有改善空间。改善住院患者膳食服务以及进一步降低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是下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高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患者对改革成效和对医务人员职业认同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就医体验的关系,为探寻巩固改革成效的切入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第三方评估对患者评估的"我认为医改让患者得到了实惠""我认为近3年医患关系正在好转""我认为医务人员值得社会的认同与尊重"和"我愿意让我的子女从事医务工作"4项指标,以各项指标首次纳入调查结果为基线资料,对连续多次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和趋势分析,并与患者的就医体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第5次评估患者对医改获得感和医患关系改善的认可度(门诊患者为86.2%、89.1%,住院患者为91.4%和92.6%)较该指标基线评估结果(门诊患者76.9%、69.9%,住院患者87.3%、85.6%)均显著提升。第5次评估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值得尊重和愿意让子女从医的比例(门诊患者97.4%、79.1%,住院患者98.7%、85.1%)均高于指标基线评估结果(门诊患者92.3%、71.0%,住院患者98.1%、81.6%)。上述指标与患者就医体验均呈正相关。结论"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患者对医改获得感和医患关系改善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职业的尊重和认同处于较高水平且持续提高。改善就医体验对患者医改获得感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分析影响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方法基于第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于2021年1—3月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家三级肿瘤医院开展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对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 417例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49.8%;患者年龄以35~59岁为主,占56.0%,平均年龄为52.8岁。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为98.90%,对医院膳食服务、等待入院时长以及医院提供的心理疏导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78.75%、92.40%和94.11%。此外,中西部地区、拥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其他医保类型、乳腺癌患者、尚未确定是否有术后转移、自评健康状况恶化、疫情影响下住院诊疗被延后的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较低。结论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就医满意水平整体较好,未来应更加关注肿瘤患者的膳食服务及心理指导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型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不同时期内的复发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卒中筛查项目2013―2015筛查年度的筛查人群。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卒中病史、影响因素信息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以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首次复发的缺血型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未复发的缺血型卒中患者为相应的对照组,探讨缺血型卒中患者在不同间期内的复发危险因素;进一步以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为分组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探讨不同亚组缺血型卒中患者在不同间期内的复发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OR=1.71,95%CI:1.08~2.71)、冠心病(OR=1.55,95%CI:1.09~2.19)与缺血型卒中患者12个月内的复发风险存在显著关联;糖尿病与患者24个月(OR=1.94,95%CI:1.33~2.83)和患者36个月内(OR=1.64,95%CI:1.15~2.34)的复发风险也存在显著关联;随着mRs评分的增加,缺血型卒中患者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的复发风险均显著升高;在同一时期内,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分布患者的缺血型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缺血型卒中患者在首次发病后不同时期内的复发危险因素不同,在不同亚组患者中的复发危险因素不同且与复发风险的关联强度也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和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对门诊流程和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5次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均包含了136所核心样本医院,2021年第5次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30 153份。2016年至2021年,5次评估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依次为91.4%、87.3%、90.1%、91.1%和95.4%,门诊患者对各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不断优化,预约挂号已成为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挂号方式。西部地区门诊患者对就诊流程和就诊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改善。结论2016年至2021年,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信息化助力优化就诊流程,但建议医院为老年门诊患者提供特别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方法选取中国脑卒中筛查项目2013—2015筛查年度的23 044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研制的调查问卷采集基本人口学信息、脑卒中病史及筛查当年之前的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了解脑卒中类型、诊断时间、发病次数、相关慢性病病史及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并估算各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同时分析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结果23 044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年龄为(64.99±9.42)岁,男性占50.91%(11 731名),合并糖尿病者占21.52%(4 96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其OR(95%CI)值分别为2.18(1.87~2.55),1.99(1.78~2.23),1.64(1.39~1.92)和1.19(1.06~1.33);考虑各因素在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的暴露率后,心房颤动的PARP(95%CI)值 为62.65%(61.27%~63.76%)。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降血糖药物的服药率为70.73%(3 463/4 896)。结论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占比仍然较高,其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