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部结扎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直肠癌患者74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肠系膜下动脉的根部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研究组进行保留左结肠动脉高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每组37例。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术中术后指标、肠管远、近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以(±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管远切缘长度、肠管近切缘长度、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的治疗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将会更多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应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疗效比较研究 可行性研究 根部结扎
  • 简介: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对于“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历史的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土族简史》缩写组编写的《土族简史》就是这套丛书之

  • 标签: 族源 阿柴虏 爱国主义精神 伏俟城 伏允 编辑委员会
  • 简介:自1982年以来,青海省及北京大学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及德令哈等地调查和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群,出土一批丝织品、金银器、铜器、漆器、木器、彩绘木棺、古藏文简牍等珍贵文物,引起中外学术界的瞩目.从1982年至今,青海省考古工作者断断续续的发掘(包括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就达40多个月,1200余天;发掘、清理墓葬近百座.①截至目前,中外学者对这批墓葬群及出土文物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热点,发表和出版的论著近百篇(部).有关的发掘情况及学术研究史,前人多有详细论述,不赘.②

  • 标签: 墓葬群 青海省 柴达木盆地 考古工作者 族系 东南
  • 简介:陕西彬县发掘的五代冯晖墓出士文物,对研究五代历史、考古、文化及民族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出土《冯晖墓志》及墓甬道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作进一步研究:,从冯晖及冯氏家族事迹,探讨冯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及与在朔方一带党项诸部的关系;考释墓甬道束、西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的乐器、乐舞伎,认为表现的是各有“竹竿子”、“花心”及乐舞伎的两个宋代“队舞”的雏形。

  • 标签: 冯晖墓志 冯氏家族 朔方军节度使 彩绘砖乐舞 图像
  • 简介:本文首先对清朝于雍正二年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在明朝的基础上,重新在青海、甘肃藏区设置的土司制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其特点和流变进行探索。其次,将甘青藏区划分为七个大的区域,即河北西宁府所辖地区(包括附郭西宁县、碾伯县和大通卫等)、西宁办事大臣所辖玉树地区、河南贵德、循化厅所辖地区、青海湖地区、凉州平番县(庄浪卫)地区、大夏河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地区及洮河流域以卓尼杨土司为中心的地区,较为详确地列出清代甘青藏区藏族的分布、人口及经济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甘青藏区的社会组织,并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居于城镇、营沉或附近,主要从事农业和半农半牧生产的藏族社会组织;居地离城镇、营沉较远,以游牧为生的藏族社会组织,以及以大寺院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藏族社会组织。

  • 标签: 清代 甘青藏区 建制 社会
  • 简介:一、中华文化的性质、基本特点及发展规律中华文化是一个涵盖了中国国内(包括港、澳、台)56个民族,甚至华侨的多元文化。这种情况在很多历史悠久、民族构成多样化的国家或地区民族文化中是常见的。如果仔细分析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它的来源、组成也是多元的,不存在纯之又纯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正是有了众多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作基础,才能成为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绚丽多彩、内涵深厚的世界文化之一。

  • 标签: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多元文化
  • 简介:清朝驻防西藏官兵的制度是清朝对西藏地方主权的标志之一,对于维护清朝驻藏大臣、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的权力,以及西藏社会的安定、保卫边防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过去中外学者对此问题也多有论述。然而,国外一些相关的论著,却说什么清朝驻藏官兵,只是一支为数不多的、保护驻藏大臣的“卫队”,只是一种“摆设”。因此,有必要依据历史事实,再对清朝驻藏官兵制度的形成、特征及作用作一考述。

  • 标签: 兵制 地方政府 达赖喇嘛 历史事实 清朝 西藏
  • 简介:一摩崖碑的重新发现与研究概况1987年6月,西北大学李之勤教授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交通厅局有关人员,再次考察古子午道北口。此地在今长安县子午镇南子午峪北口内,他们在峪口内约3公里名拐儿崖溪水傍,发现有一从崖上坠人溪边之花岗岩巨石,巨石靠溪水山壁斜面上,有阴刻的汉文。造就是所谓的“新罗人金可记摩崖碑”,也即是此碑的重新发现。

  • 标签: 长安县 摩崖 子午谷 西北大学 发现 陕西省
  • 简介:一、我的史学观的形成在十八岁之前,我从未想到自己今后会与史学结下不解之缘.记得1951年在重庆小学五年级,一次上历史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几乎都答不上,教室里站满了困惑的同学们.老师最后叫我回答,我一口气答得很完整、圆满,得到老师的夸奖.也许这件记忆深刻的小事,就是预兆着我以后一生将从事史学的研究吧.然而,当时我对历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我的主要爱好和兴趣是文学,是从小养成的读书癖好.

  • 标签: 教授 毕业 教育部 西北大学 博士生导师 博物馆工作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分裂割据时期,其特点是自汉代以来,内迁至黄河流域的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主要是所谓的“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先後在长江、淮河以北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其中,主要有十六国(内包括汉族所建的三国)。这些由五胡建立的政权,统治和管理着人口众多的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此,五胡所建政权怎样统治、管理众多的汉族和其它民族,他们采取什麽统治机构(即官制)实施其政令,维持其统治?这是一个颇耐人寻味和有意思的问题。

  • 标签: 十六国 官制 历史研究 中国 政权形式 军制
  • 简介:晚清的"新政",过去学术界多从清朝统治者为挽救其统治地位的角度加以研究,几乎全盘否定.近年来,学者对旨在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的晚清"新政",在推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作了一些肯定.就是在地处西北边疆的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晚清"新政"的推行,也在"练兵"、"兴学"、"商务"、"工艺"等方面有所变革,使新疆地区近代化经济有所萌芽.尽管这些变革和萌芽未改变其原有根深蒂固的封建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但是却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冲破新疆经济发展桎梏的有力武器,必然会由萌芽而成长、壮大.

  • 标签: 晚清“新政”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近代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