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冶金行业高炉大型化的发展,高炉至转炉界面也逐步实现了"一罐到底"的生产模式,减少了液态金属的温降,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延长了铁水罐的使用寿命。通过深入现场勘探,为了实现各工序间结算需要,铁水罐仍然需要倒运到厂内铁路沿线静态轨道衡进行称重,导致铁水罐车周转时间过长,容易造成铁水罐大量结铁。这就要求高炉铁水注入铁水罐同时,要尽快完成计量并运输至转炉工序,本文介绍的炉下铁水智能计量系统,既保证了精准控制铁水量,又进一步提高快速周转要求,也满足了工序间结算需要。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电力系统信息化对电能质量管理的影响,关注电力系统在面临日益复杂的电力网络和负荷变化时的管理挑战。通过全面分析信息化在电能监测、故障诊断和管理智能化方面的应用,论证了信息化技术对提升监测准确性、加强故障诊断迅速响应的重要作用。深刻剖析了电力系统信息化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如设备更新换代、兼容性问题和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技术门槛和资金压力。论文提出了推动电能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包括加强信息化技术研究推广、建立统一标准规范、降低中小型企业门槛等。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5─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SLE患者31例(62眼),分为狼疮性视网膜病(LR)组10例(17眼)和非狼疮性视网膜病(NLR)组24例(45眼)。同时招募与疾病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5例(3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OCTA对所有受检者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模式扫描,获得黄斑区浅层及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图像,并用本实验室自行编写的分析程序将视网膜血流灌注图进行骨架化分析,获得去除中央无血管区(FAZ,0.6 mm)的总环区域(TAZ)以及进一步4分区(S、T、I、N)的浅层及深层视网膜骨架化毛细血管密度(RCD)。此外,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对疾病组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浅层视网膜TAZ区域以及S、T、I、N各分区,NLR组和LR组的RC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LR组相较于NLR组更低,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层视网膜,3组之间的差异不如浅层明显,仅发现LR组在N区域的RCD值较NLR组明显下降(P=0.022),且LR组在除T外其他3个分区的RCD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此外,LR组的SLEDAI评分显著高于NLR组(P=0.006),且LR组的SLE并发症,如狼疮性肾炎和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率均更高(分别为50% vs. 25%,10% vs. 4%)。结论:OCTA能有效检测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改变。SLE患者无明显眼底及视力损伤时,浅层视网膜RCD即发生显著性改变,推测其可能可以作为监测SLE视网膜损害的早期生物学特征。